[發明專利]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的控制方法、控制裝置及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07662.0 | 申請日: | 2010-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007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洪璽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終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1/02 | 分類號: | H04M1/02;H05K5/00;G01V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鄭立明;焦麗 |
| 地址: | 518129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降低 幾率 終端 控制 方法 裝置 | ||
1.一種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終端下落時在重力方向上的加速度值;
根據獲取的所述加速度值,判斷終端當前是否處于自由落體狀態;
若確認終端當前處于自由落體狀態,則在終端的自由落體時間大于設定 值時,使所述終端的主板與朝向重力方向一側的外殼在兩者之間彈性部件作 用下分離,使所述主板在所述彈性部件作用下向與所述終端下落的相反方向 彈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獲取終端下落時在重力方向上的加速度值包括:
通過終端的加速度傳感器獲取所述終端下落時在重力方向上的加速度 值。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 于,其中,包括:
通過終端的重力傳感器獲取所述終端下落時哪一側外殼朝向重力方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根據獲取的所述加速度值,判斷終端當前是否處于自由落體狀態包 括:
若所述終端下落時在重力方向上的加速度值大于9m/s2,則確認該終端當 前處于自由落體狀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若確認終端當前處于自由落體狀態,則在自由落體時間大于設定值 時使所述終端的主板與外殼在兩者之間彈性部件作用下分離包括:
當所述終端的自由落體狀態持續時間大于0.5秒,則使所述終端的主板與 朝向重力方向一側的外殼在兩者之間彈性部件作用下分離。
6.一種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的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確認單元、計時單元和分離控制單元;
所述確認單元,用于根據終端的加速度傳感器和重力傳感器獲取終端下 落時在重力方向上的加速度值,判斷終端在下落時在重力方向上的加速度值 是否達到某一規定值,若達到則確認終端當前處于自由落體狀態;
所述計時單元,用于在所述確認單元確認終端當前為自由落體狀態時開 始計時,記錄終端的自由落體狀態持續時間;
所述分離控制單元,用于在所述確認單元確認所述終端為自由落體狀態 時,且所述計時單元記錄所述終端的自由落體狀態持續時間大于0.5秒,則發 出使所述終端的主板與朝向重力方向一側的外殼在兩者之間彈性部件作用下 分離的控制信號,以使所述主板在所述彈性部件作用下向與所述終端下落的 相反方向彈出。
7.一種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殼、主板、電器元件、重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卡口板、彈性部 件、磁性開關和控制裝置;其中,所述控制裝置采用上述權利要求6中的控制 裝置;
所述電器元件、控制裝置均設置在主板上,所述主板、重力傳感器和加 速度傳感器均設置在外殼內,所述重力傳感器和加速度傳感器均與所述主板 上的控制裝置電連接;
所述主板上設有活動連接的卡口板,所述主板通過所述卡口板與所述外 殼卡裝連接,所述主板與所述外殼之間設有彈性部件;
所述主板上設有與卡口板對應的磁性開關,所述磁性開關與所述主板上 的控制裝置電連接,所述磁性開關根據所述控制裝置的控制信號進行動作時 能驅動所述卡口板移位,解除主板通過卡口板與外殼之間的卡裝連接,使主 板與外殼在彈性部件作用下向相反方向彈出。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 板為兩塊,分別設置在主板的兩面,各卡口板一端均通過第二彈性部件與所 述主板活動連接,各卡口板的另一端為自由端,各卡口板兩側邊設置在導軌 內,所述導軌固定設置在所述主板上。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 口板上設有卡洞。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降低摔壞幾率的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 上設有突起卡件,所述突起卡件與所述卡口板的卡洞相對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終端有限公司,未經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0766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