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硅酮膠的生產方法及生產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105344.0 | 申請日: | 2010-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872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啟發;梁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啟發 |
| 主分類號: | C08L83/04 | 分類號: | C08L83/04;C08K13/02;C08K3/36;C09J183/04;C09K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贊堅;逯長明 |
| 地址: | 528100 廣東省佛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硅酮 生產 方法 生產線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硅酮膠的生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硅酮膠的生產方法及生產 線。
背景技術
硅酮膠用作密封劑、膠粘劑、灌封劑,廣泛用于建筑、機械、汽車、電子 領域。目前,國內生產硅酮膠的方法是用高速分散釜加熱、脫水、分散做出基 料,各種物料按一定的順序分別加入強力分散機,經過混合、反應、抽真空脫 氣生產出大桶膠,再經過分裝設備包裝成產品,由于是間歇式生產及用料缸容 器周轉,生產效率低;物料有時會與空氣接觸而產生結皮,影響產品質量;同 時,在料缸底殘留膠料造成損耗大,提高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缺陷,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硅酮膠的生產方法及 生產線,可以提高硅酮膠的生產效率,保證硅酮膠的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硅酮膠的生產方法,包括:
第一步驟,將107膠、基料、交聯劑加入第一螺桿機進行混合攪拌,形成 第一預混料;
第二步驟,將所述第一預混料與白炭黑粉料加入第二螺桿機進行混合攪 拌,形成第二預混料;
第三步驟,將所述第二預混料加第三螺桿機進行分散、混合、攪拌;
第四步驟,將所述第三螺桿機中的第二預混料進行抽真空,脫氣;
第五步驟,向所述第三螺桿機中加入白油、硅油、催化劑,與第二預混料 在第三螺桿機進行分散、混合、攪拌得到半成品;
第六步驟,冷卻器將所述半成品冷卻至室溫;
第七步驟,壓料機將所述冷卻后的半成品加壓;
第八步驟,混合機將所述加壓后的半成品與色料混合;
第九步驟,分裝機將所述第八步驟的產物分裝得到硅酮膠成品。
優選地,所述硅酮膠的生產方法還包括對所述第五步驟攪拌后的物料進行 抽真空,脫氣的步驟,得到半成品。
優選地,在所述對所述第五步驟攪拌后的物料進行抽真空、脫氣的步驟之 后還包括步驟:
向所述第三螺桿機中添加加入白油、硅油和催化劑,所述白油、硅油和催 化劑與所述第三螺桿機中的物料在所述第三螺桿機中被分散、混合、攪拌。
除此之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硅酮膠的生產線,包括:
第一螺桿機,用于將107膠、基料、交聯劑進行混合攪拌,形成第一預混 料;
第二螺桿機,將所述第一預混料與白炭黑粉料進行混合攪拌,形成第二預 混料;
第三螺桿機,將所述第二預混料進行分散、混合、攪拌,脫氣,加入白油、 硅油、催化劑與第二預混料混合、攪拌,形成半成品;
冷卻器,用于將半成品冷卻降溫至室溫;
壓料機,用于將所述冷卻器排出的半成品加壓;
顏色混合機,用于將所述加壓后的半成品與色料混合;
分裝機,用于將所述顏色混料機排出的半成品分裝成成品;
所述第一螺桿機、第二螺桿機、第三螺桿機、冷卻器、壓料機、顏色混合 機、分裝機依次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三螺桿機設置有一個或兩個抽真空口。
優選地,所述第三螺桿機設置有至少一個備用喂料口。
優選地,所述107膠、基料、交聯劑通過計量泵供給第一螺桿機。
優選地,所述白炭黑粉料通過粉料計量裝置供給所述第二螺桿機。
優選地,所述硅酮膠的生產線還包括計算機控制系統,所述計算機控制系 統自動控制硅酮膠的生產。
本發明提供的硅酮膠的生產方法,將硅酮膠的各個生產步驟都緊密連續地 連接,物料不會與空氣接觸。與現有技術相比,可以提高硅酮膠的生產效率, 又能夠保證在制造過程中物料不會暴露空氣中,保證硅酮膠產品質量,提高硅 酮膠的生產效率。
除此之外,本發明相應地提供的一種硅酮膠的生產線。
特別地,本發明相應地提供的一種硅酮膠的生產線還包括計算機控制系 統,計算機控制系統自動控制硅酮膠的生產,按選定的生產配方自動調節各種 控制參數,自動完成生產,并將各種參數跟蹤記錄貯存在計算機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硅酮膠的生產線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下面結 合具體實施例進行闡述。
本發明提供的硅酮膠的生產方法,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啟發,未經張啟發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0534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