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線移動裝置及其無線網絡連接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02496.5 | 申請日: | 2010-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083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8 |
| 發明(設計)人: | 劉立新;胡俊睿;章一凡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奧士達電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勵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8/18 | 分類號: | H04W48/18;H04W76/02;H04W88/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48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 移動 裝置 及其 無線網絡 連接 方法 | ||
1.一種無線移動裝置的無線網絡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
(1)無線移動裝置通過其第一通信模塊檢測無線局域網是否可用;
(2)若所述無線移動裝置通過其第一通信模塊檢測到無線局域網可用,則該無線移動裝置經該無線局域網接入互聯網;
(3)否則,若所述無線移動裝置通過其第一通信模塊檢測無線局域網不可用,則該無線移動裝置經其第二通信模塊連接無線廣域網,該無線移動裝置經其第二通信模塊連接無線廣域網包括下列步驟:
(31)所述無線移動裝置通過其第二通信模塊檢測無線廣域網是否可用;
(32)若所述無線移動裝置通過其第二通信模塊檢測到無線廣域網可用,則該無線移動裝置經該無線廣域網接入互聯網,之后進一步包括:
(321)經第二預定間隔時間后通過其第一通信模塊檢測無線局域網是否可用;
(322)若所述無線移動裝置通過其第一通信模塊檢測到無線局域網可用,則該無線移動裝置改經該無線局域網接入互聯網;
(323)否則,該無線移動裝置保持經所述無線廣域網接入互聯網,并返回步驟(321);
(33)否則,若所述無線移動裝置通過其第二通信模塊檢測無線廣域網不可用,則返回步驟(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網絡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3)中,若所述無線移動裝置通過其第二通信模塊檢測無線廣域網不可用,則在第一預定間隔時間后返回步驟(1)。
3.根據權利要求1-2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線網絡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包括:
所述無線移動裝置檢測其第一通信模塊是否接收到無線局域網的網絡信號;
所述無線移動裝置檢測其第一通信模塊所接收到的無線局域網的網絡信號?是否達到預定強度值;以及
所述無線移動裝置檢測其第一通信模塊所接收到的無線局域網的網絡信號是否為授權的網絡信號;
其中,若所述第一通信模塊接收到無線局域網的網絡信號且該網絡信號達到預定強度值并為授權的網絡信號,則該無線局域網可用;否則,該無線局域網不可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線網絡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所述無線移動裝置經所述無線局域網接入互聯網后,持續通過其第一通信模塊檢測無線局域網的網絡信號是否消失或該網絡信號是否小于預定強度值,若該網絡信號消失或小于預定強度值,則進入步驟(3);否則,所述無線移動裝置保持經所述無線局域網接入互聯網。
5.根據權利要求1-2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線網絡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1)包括:
所述無線移動裝置檢測其第二通信模塊是否接收到無線廣域網的網絡信號;
所述無線移動裝置檢測其第二通信模塊所接收到的無線廣域網的網絡信號是否達到預定強度值;以及
所述無線移動裝置檢測其第二通信模塊所接收到的無線廣域網的網絡信號是否為授權的網絡信號;
其中,若所述第二通信模塊接收到無線廣域網的網絡信號且該網絡信號達到預定強度值并為授權的網絡信號,則該無線廣域網可用;否則,該無線廣域網不可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無線網絡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2)中,所述無線移動裝置經所述無線廣域網接入互聯網后,持續通過其第二通信模塊檢測無線廣域網的網絡信號是否消失或該網絡信號是否小于預定強度值,若該網絡信號消失或小于預定強度值,則返回步驟(1);否則,所述無線移動裝置保持經所述無線廣域網接入互聯網。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網絡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局域網?為無線認證網絡,所述無線廣域網為GPRS網絡、GSM網絡、CDMA網絡或3G網絡,所述無線移動裝置為手機、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或個人數字助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奧士達電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勵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奧士達電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勵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02496.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