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起重機恒抬吊力大仰角抬吊力閉環控制遞送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010101884.1 | 申請日: | 2010-0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170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02 |
| 發明(設計)人: | 林漢丁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漢丁 |
| 主分類號: | B66C13/08 | 分類號: | B66C13/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0011 福建省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起重機 恒抬吊力大 仰角 抬吊力 閉環控制 遞送 | ||
技術領域??起重機恒抬吊力大仰角抬吊力閉環控制遞送法,屬于起重機吊裝方法,確切地說它是起重機吊點抬吊力不變的吊裝立式重物的一種方法。
背景技術??起重機抬吊重物時,由于提升不同步以及重物空間位置改變吊點抬吊力隨即發生變化,這是業內人士所共知的,依據起重吊裝受力控制的數學模型(數學模型,下同。參見:林漢丁.起重吊裝受力控制的數學模型[J],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96(4):72-77),受力明確的三吊點吊裝時,吊點抬吊力的變化有二個原因,一是被吊重物重心偏離三吊點確定的平面(吊點平面,下同),二是不垂直吊裝。目前吊點抬吊力不變的吊裝,尚處在探討階段。
發明內容??本發明是依據數學模型,當三吊點與被吊重物重心共面設置時,吊點抬吊力的變化只來自不垂直吊裝,由于起重機吊鉤在同一偏角下,其吊點抬吊力的變化則隨著以三吊點為頂點的三角形(吊點三角形,下同)中,通過該吊點的垂高與水平間夾角(仰角,下同)的增大而增加,且當吊點的起重機吊鉤偏角超前時抬吊力增加,滯后時則減小,同時由于立式重物在實現垂直吊裝下的遞送吊裝存在(副機抬送同主機提升速度間比值要求不斷改變的)困難,故提出配合主機提升、副機在大仰角時起,依據設定的抬吊力閉環控制抬送的遞送吊裝方案。為此:
1、依據起重機各自承擔的吊重,和吊裝中吊點位置及現場條件,在被吊立式重物上設置與重物重心共面的三個吊點;吊點設置后通過試吊,按“重物重心至吊點平面垂足、垂距檢測法”確定重物重心至吊點平面垂足、垂距,評判吊點設置、調整吊點位置,吊點與重物重心共面設置應達到所要求的精度
2、確定副機大仰角遞送吊裝的抬吊力設定值。在副機大仰角及主、副機垂直吊裝下,分別按剛符合大仰角時與被吊重物豎直時仰角計算的副機抬吊力的平均值,再乘以通過試吊測定的與計算的抬吊力之比值。
3、被吊立式重物在主、副機垂直吊裝下、進行遞送吊裝,當副機吊點仰角符合大仰角時起,通過增設的起重機垂直吊裝控制裝置,以抬吊力設定值為基準,閉環控制副機抬送的速度。被吊重物豎直后,則由司機操控主、副機同步提升或回轉,將重物抬吊就位。
采用本吊裝法可實現各吊點抬吊力恒定,因而可發揮起重機的吊裝能力,同時提高安全吊裝的可靠性。本吊裝法適用于起重機吊裝立式重物。
具體實施方式??起重機恒抬吊力大仰角抬吊力閉環控制遞送吊裝法
①依據被吊立式重物和現場條件及起重機各自承擔的吊重,在重物重心以上相對兩側各設置一個主吊點,在重物重心以下設置一個遞送吊點,且三吊點與重物重心共面設置(二主吊點用管式吊耳,其吊耳管管徑相同,遞送吊點用與主吊點等徑的吊耳管,二端經吊耳板焊于立式重物本體上,以三吊點的吊耳管軸心線與提升力作用線交點與重物重心共面設置)。吊點設置要經過預選、受力分析以及被吊立式重物整體、局部穩定性驗算合格。
②吊點設置后通過試吊,按“重物重心至吊點平面的垂足、垂距檢測法”確定重物重心至吊點平面的垂足、垂距,調整吊點位置,吊點與重物重心共面設置精度,應達到按調整后的重物重心至吊點平面的垂距、在大仰角、垂直吊裝下計算的抬吊力,偏離抬吊力設定值的最大值不超過6%。
③確定副機遞送吊裝的抬吊力設定值。仰角何值以上為大仰角,有待實踐中取得共識,現暫設仰角大于50°為大仰角,為此在垂直吊裝下,分別按仰角50°與被吊重物豎直時的仰角計算的抬吊力的平均值,再乘以在垂直(吊鉤偏角0°)吊裝下、仰角50°時按通過試吊副機顯示的抬吊力與按垂直吊裝且仰角50°計算的抬吊力之比值,作為大仰角遞送吊裝的抬吊力設定值。
④立式重物由主、副機進行垂直遞送吊裝,當副機仰角大于50°時起,通過增設的起重機垂直吊裝控制裝置,以抬吊力設定值轉化的電信號為給定值,與測量元件反饋的副機抬吊力的電信號經誤差檢測器,再經控制器、執行器、控制副機抬送的速度,當副機測量元件反饋的抬吊力小于設定值時,副機抬送速度加快;當反饋的抬吊力大于設定值時,副機抬送速度降低,從而實現具有絕對穩定和使誤差減小相對穩定的閉環半自動控制;被吊重物豎直后,則由司機操控主、副機同步提升或回轉,將重物抬吊就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漢丁,未經林漢丁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0188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遮光元件及其鍍膜方法
- 下一篇:多層節能還原爐制備金屬鎂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