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排水的吸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10002993.8 | 申請日: | 2010-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30536B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堤正彥;茂庭忍;山本勝也;足利伸行;海老原聰美;仕入英武;納田和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東芝 |
| 主分類號: | C02F1/28 | 分類號: | C02F1/28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陳建全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排水 吸附 裝置 | ||
本申請以日本國專利申請第2009-060935(2009年3月13日申請) 作為主張優先權的基礎,它們的所有內容以參考的形式并入本申請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排水的吸附裝置,其通過吸附劑吸附排水中的磷、 硼、氟、油分等資源。
背景技術
以前,排水中的磷等資源采用水滑石、硫酸鋁以及PAC(聚合氯化 鋁)等凝集劑或活性碳等吸附劑進行吸附處理。作為在它們之中,以水 滑石為吸附劑、以磷為被吸附物質的現有技術,例如有特開2003-299948 號公報(專利文獻1)、特開2007-106620號公報(專利文獻2)以及特 開2005-60164號公報(專利文獻3)。對于專利文獻1~3的現有技術, 下面使用圖1~圖3進行說明。
專利文獻1的吸附劑103如圖1所示,是外表面具有水滑石31、中 間具有作為粘結劑的聚乳酸32、芯劑為沸石粒子33,且它們從內部依 次結合在一起的物質。在以前的裝置100中,如圖2所示,排水經由水 配管線L1而導入至反應槽102的底部,成為上升流而與反應槽102內 的吸附劑103接觸,然后從具有閥104的上部排出管線L2排出。吸附 劑103受到反應槽102內的比排水導入部稍靠上方設置的支持體106所 支持。裝置100連接著回收管線L3,用于從反應槽102回收吸附劑103。
在該以前的裝置100中,在表面具有水滑石31的吸附劑103通過 與供給的排水接觸,吸附排水中含有的磷酸離子34。磷酸離子34吸附 在水滑石31表面所得到的物質如圖3所示,成為吸附完畢的吸附劑 103A,打開回收管線L3的閥105便從反應槽102中取出。
然而,上述的現有技術存在下面(1)~(3)的問題。
(1)作為資源的磷酸離子的含量少,這樣的磷酸離子的純度低。
專利文獻1的吸附劑103由于大量含有除水滑石31以外的粘結劑 32和芯劑33等其它成分,所以吸附完畢的吸附劑103中的磷酸離子濃 度較低,磷酸離子的純度下降。如果純度下降,則在使用回收的磷酸例 如制造肥料的情況下,存在的問題是生產成本提高。
(2)在環境中的影響增大
專利文獻1的吸附劑103由于大量含有粘結劑32和芯劑33的成分, 所以在將其用作肥料的情況下,少量使用即使不會對土壤產生不良影 響,但在大量使用的情況下,有可能在土壤中大量蓄積而對土壤產生不 良影響。也就是說,由于吸附劑的構成芯劑的沸石是一種砂之類的物質, 所以土壤有可能不是變為含磷酸的土壤,而是變為大量含砂的土壤,這 反而使人擔心對植物或食品的栽培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3)吸附劑的水滑石從反應槽中流出
假定作為吸附劑,不含有粘結劑32和芯劑33等,而僅以單質的形 態使用水滑石31,則在這種情況下,水滑石31是尺寸非常小的微粒, 或者如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那樣,粒徑為0.1~1μm,或者如專利文獻 3所記載的那樣,粒徑為1~20μm。因此所存在的問題是:根據排水 流量的不同,水滑石31的粒子從反應槽102內通過水配管線L2而流出 到處理水中,從而作為吸附劑的水滑石31從反應槽102內消失而使吸 附反應變得不能進行。另外,還同時存在的問題是:即使是吸附完畢的 吸附劑,也變得不能進行回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防止吸附劑從反應槽流出的 排水的吸附裝置。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反應槽內 資源的純度的排水的吸附裝置。
本發明人就反應槽內的吸附劑的行為進行了潛心的研究,結果獲得 了如下的見解:作為吸附劑,如果在水滑石31中沒有附載粘結劑32和 芯劑32等載體,則在回收吸附完畢的吸附劑的情況下,上述的課題(1) 和(2)均可以得到解決。再者,水滑石由于如上述那樣為微粒子,容 易與處理水一起從反應槽流出,難以維持初期的處理能力,但對反應槽 內的水流、特別是具有流化床吸附劑層的反應槽內的水的流動進行了潛 心的研究,結果作為有效防止吸附劑流出的對策,驗證了在反應槽內設 置的幾種吸附劑流出防止機構。其結果是,獲得了如下的見解:設置吸 附劑流出防止機構在解決上述的課題(3)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本發明 是以這些見解為基礎而完成的,并具有以下的特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東芝,未經株式會社東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00299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圖像形成裝置和圖像形成結構
- 下一篇:通過臥式葉輪給料機輸送材料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