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評定伺服電機殼體密封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80147703.4 | 申請日: | 2009-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276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26 |
| 發明(設計)人: | 艾蒂安·伯納德;吉勒斯·奧伯特-馬古拉 | 申請(專利權)人: | 伯納德控制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32 | 分類號: | G01M3/32;G01M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恒律師事務所 11306 | 代理人: | 陸鑫;高雪琴 |
| 地址: | 法國*** | 國省代碼: | 法國;F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評定 伺服 電機 殼體 密封 方法 | ||
1.一種用于評定伺服電機(4)的殼體(3)的密封的方法,所述伺服電機(4)包括適于使機械部件動作的電動機單元(11);用于檢測所述機械部件位置的單元(12),所述單元(12)可拆卸地與連接器(15)連接;以及可拆卸地與連接器(16)連接的機械單元(13),所述機械單元(13)包括所述機械部件和手動控制系統,所述機械單元(13)還包括在所述殼體(3)、所述連接器(16)、以及所述電動機單元(11)之間的通信空間,所述通信空間與所述機械單元間隔開并且相對于所述機械單元密封,在所述伺服電機(4)的操作配置中執行所述方法,安裝設置有相應的電纜的連接器(15、16),以便檢測所述電動機單元(11)、位置檢測單元(12)、以及連接器(15、16)的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通過使流體抽吸裝置(2)工作,使所述殼體(3)中的壓力從初始壓力降低至設定壓力,所述流體抽吸裝置(2)通過在所述殼體(3)上的開口與所述伺服電機(4)連接,所述開口適于用塞子(8)密封;
當所述殼體(3)中的壓力等于所述設定壓力時,確定所述殼體(3)中的壓力在預定的時間間隔內隨時間變化的步驟,在所述步驟期間,所述流體抽吸裝置(2)不工作,所述流體抽吸裝置(2)還與所述殼體(3)連接,以便防止流體在所述流體抽吸裝置(2)和所述殼體(3)之間沿著與流體抽吸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互換;以及
根據所確定的壓力變化,對所述伺服電機(4)的殼體(3)的密封進行評定的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確定的壓力變化期間,如果所述伺服電機(4)的殼體(3)中的壓力和所述設定壓力之間的差值低于預定值,則認為所述伺服電機(4)的殼體(3)是密封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電機(4)的殼體(3)中的初始壓力為1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電機(4)的所述殼體(3)中的初始壓力和所述設定壓力之間的差值在0.7巴和0.9巴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電機(4)的殼體(3)中的初始壓力和所述設定壓力之間的差值在0.75巴和0.85巴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確定壓力變化的步驟中的所述預定的時間間隔的持續時間為10分鐘至20分鐘。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核電廠中執行所述方法。
8.一種用于評定伺服電機(4)的殼體(3)的密封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1)包括:
伺服電機(4),包括:適于使機械部件動作的電動機單元(11);用于檢測所述機械部件位置、可拆卸地與連接器(15)連接的單元(12);以及機械單元(13),所述機械單元(13)可拆卸地與連接器(16)連接,并且包括所述機械部件和手動控制系統,所述機械單元(13)還包括在所述殼體(3)、所述連接器(16)以及所述電動機單元(11)之間的通信空間,所述通信空間與所述機械部件間隔開并且相對于所述機械部件密封,安裝設置有相應電纜的連接器(15、16),以便檢測所述電動機單元(11)、所述位置檢測單元(12)以及所述連接器(15、16)的密封;
流體抽吸裝置(2),所述流體抽吸裝置通過所述殼體(3)的開口與所述伺服電機(4)連接,所述開口適于用塞子(8)密封;
能夠防止任何流體在所述流體抽吸裝置(2)和所述殼體(3)之間沿著與流體抽吸方向相反的方向通過的裝置(6);以及
用于測量所述殼體(3)中的壓力的裝置(7)。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體抽吸裝置(2)為泵,能夠防止流體沿著與所述流體抽吸方向相反的方向通過的所述裝置(6)為阻止裝置(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伯納德控制設備有限公司,未經伯納德控制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8014770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