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用變速機的變速控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80130924.0 | 申請日: | 2009-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127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小川裕之;村上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H61/02 | 分類號: | F16H61/02;F16H15/52;F16H37/02;F16H61/66;F16H61/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偉;陳桂蘭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變速 控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控制搭載于車輛的變速機的變速比的裝置,特別地涉及控制由無級變速機構和有級變速機構所構成的變速機的變速比的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這種變速機,已知有將有級變速部相對于可以使變速比連續性地變化的機構串聯連結而構成的裝置,該有級變速部具備多個齒輪對和把這些齒輪對在輸入軸和輸出軸之間選擇性地切換到能夠傳遞轉矩的狀態的切換機構。這一例已在日本特開2007-177925號公報和日本特開2003-113934號公報中記載。這些日本特開2007-177925號公報或日本特開2003-113934號公報中所述的變速機構成為,在二根中間軸和一根輸出軸之間設置用于設定各變速級的齒輪對,并且,在各中間軸之間設置內置了馬達的差動機構。也就是說,若變更傳遞轉矩的齒輪對執行了變速,則變速比階躍性地變化,所以在執行這樣的變速時,通過馬達使變速后傳遞轉矩的齒輪對的轉速變化,并使將通過切換機構被相互連結的旋轉部件彼此的轉速成為大致相同的同步成立。這是為了使變速比平滑地變化。
另外,作為另外的例,已知有如下構成的混合動力驅動裝置:設置有,把多組行星齒輪機構的旋轉部件彼此連結,同時變更其連結關系,并且選擇性地固定這些旋轉部件,由此,在能夠設定多個變速級的齒輪機構的輸入側,把發動機的動力分割到馬達和齒輪機構側的行星齒輪機構式的動力分割機構。該例已在日本特開2004-150627號公報中記載。根據這種混合動力驅動裝置,通過控制馬達的轉速,能夠適當地變更齒輪變速機構的輸入轉速,所以可以通過馬達進行利用齒輪變速機構執行變速時的所謂的同步控制。
另一方面,日本特開平06-257655號公報中記載了可以使變速比連續性地變化的機構的一例。該日本特開平06-257655號公報中所述的機構具備,將球體與V滑輪的外周面接觸而配置,并且使錐形面與該球體接觸而夾住球體的第1及第2的旋轉體。而且,構成為,把V滑輪作為驅動部件,并且使一方的旋轉體怠速旋轉,而且把另一方的旋轉體作為輸出部件,把V滑輪和各旋轉體向軸線方向移動而使與球體接觸的部位的半徑變化,從而使變速比變化。
在上述的日本特開2007-177925號公報及日本特開2003-113934號公報以及日本特開2004-150627號公報等中記載的變速機中,即使階躍性地產生齒輪變速機構中的變速,也可以通過對馬達進行控制,來設定這些變速級之間的變速比,進行變速時的所謂的旋轉同步,所以能夠實現平滑的變速,同時能夠實現實際上的無級變速。但是,因為利用馬達進行用于旋轉同步的轉速控制,所以除了發動機以外還必需馬達,因此有可能使作為裝置的整體的構成大型化,或使能量效率下降。
另外,在日本特開平06-257655號公報中記載的機構中,可以使輸入部件和輸出部件之間的轉速比連續性地變化,但是,為此,必須使V滑輪和各旋轉體向軸線方向移動,用于變速的控制因此是特殊的,所以存在能夠應用的裝置被限定的不理想情況。另外,因為構成為使任意一個旋轉體怠速旋轉,所以無法作為所謂的三部件變速機而構成。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著眼于上述的技術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伴隨所謂的旋轉同步,平滑地執行有級變速機構中的變速,從而能夠實現無級變速,而且構成緊湊的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801309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