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動升降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246960.0 | 申請日: | 2009-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294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21 |
| 發明(設計)人: | 閤明洲;張曉輝;丁良誠;胡克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萊伯泰科儀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1/30 | 分類號: | B01D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滑春生 |
| 地址: | 101312 北京市順***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升降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化領域的實驗、生產設備,具體是一種實驗、生產設備的自動升降裝置,主要用于旋轉蒸發儀,還可應用于其他需要自動升降的實驗儀器中。
背景技術
旋轉蒸發儀的機械結構主要有升降裝置、旋轉機構、加熱冷卻系統等組成,其中升降裝置目前有兩種,一種是手動,另一種為自動。
手動升降裝置使用起來不方便,基本結構一般有三種:一是利用杠桿原理撬起,其弊端是太笨拙,容易卡死,還需要固定住升降的位置;二是利用滑動絲杠,頂端裝上手輪后用手搖動升起,其弊端是潤滑不好的話就很費力,升降速度慢;三是直接單純使用氣彈簧頂起,其弊端是行程有限、鎖緊手柄容易打滑、升降結構也容易晃動。
自動升降裝置的一般結構是采用齒輪齒條傳動,驅動直接采用步進電動機帶動和自鎖。這種結構升降時噪音大,成本高,維護不便,制造難度相對大。
以上手動升降裝置在無人看守的情況下,蒸發工作中突然停電時,蒸發瓶沒有及時抬起,樣品就很容易過熱,達不到濃縮的效果。有的自動升降裝置甚至在停電時根本就抬起不了,只有通電后才可工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自動升降裝置,用較常見的機構組合在一起,提供了一種結構緊湊、操作簡單、維護方便的自動升降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的手動升降裝置存在的使用起來不方便,在無人看守的情況下,蒸發工作中突然停電時,蒸發瓶沒有及時抬起,樣品就很容易過熱,達不到濃縮效果的問題;以及現有的自動升降裝置存在的升降時噪音大,成本高,維護不便,制造難度相對大,以及停電時根本就抬起不了,只有通電后才可工作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包括驅動裝置、升降傳動機構、導向機構、限位機構,導向機構安裝在底座上,在該導向機構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裝有限位機構的上機械限位塊和下機械限位塊,在該導向機構的中部裝有升降傳動機構和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裝置包括減速箱、電動機和電磁離合器,在該減速箱內裝蝸輪蝸桿機構,電動機采用電容式單項異步電動機,該電動機的輸出軸與所述的蝸桿同軸連接,該蝸輪蝸桿的蝸輪軸與電磁離合器的轉子同軸連接,該電磁離合器的固定座和減速箱安裝在一立板上;所述的蝸輪軸的輸出端由深溝球軸承定位并通過電磁離合器與所述的升降傳動機構傳動連接。
所述的升降傳動機構包括纏繞在一鋼絲輪上的細鋼絲和上下伸縮的氣彈簧,該鋼絲輪固定在所述的電磁離合器的動摩擦片上,該動摩擦片與所述的轉子一側相鄰;該氣彈簧的下端固定在氣彈簧座上,該氣彈簧座安裝在所述的底座的下面,該氣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的驅動裝置連接;所述的細鋼絲的下端與安裝在底座下的用于調整鋼絲松緊的張緊塊連接,該細鋼絲的上端與所述的上機械限位塊連接。
所述的細鋼絲外層包裹一層塑料膜。
所述的導向機構是豎直固定在所述的底板上的兩根平行的直線光軸和兩對裝有一定間距的直線軸承滑塊組成,每一該直線軸承滑塊均通過安裝在其內的直線軸承滑動裝于直線光軸上;該兩對直線軸承滑塊連接在所述的驅動裝置上。
所述的限位機構還包括上、下電氣限位開關,該上、下電氣限位開關分別固定在所述的立板的上、下端;所述的上機械限位塊、下機械限位塊分別固定在所述的直線光軸頂部和下端。
所述的電磁離合器的內孔直接裝在所述的渦輪軸的輸出端,其電磁離合器的固定座與轉子之間留有0.3~0.8mm的間隙。
在所述的驅動裝置的減速箱體上面設有用于安裝旋轉蒸發儀旋轉機構的安裝孔。
所述的電磁離合器安裝在所述的兩對直線軸承滑塊之間,并固定在立板上;所述的立板和減速箱的箱體由硬鋁制成。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有以下優點:靠點動電動機正反轉即可輕松實現升降,而且斷電還可以自動抬起,方便用戶操作,這一點對實驗尤為重要。占地空間小,結構緊湊。購置材料成本低、容易實現,比其他能實現此功能的技術難度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3為圖1的仰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驅動部件的主剖視圖;
圖5為圖4的A-A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用于旋轉蒸發儀主機上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萊伯泰科儀器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萊伯泰科儀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469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