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騎式摩托車的車架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207510.0 | 申請日: | 2009-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927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29 |
| 發明(設計)人: | 劉進偉;楊關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隆鑫機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K11/02 | 分類號: | B62K11/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中之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50213 | 代理人: | 張景根 |
| 地址: | 40006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摩托車 車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摩托車部件,尤其是騎式摩托車的車架。
背景技術
摩托車車架是摩托車的主體承載部件,其強度和疲勞壽命對摩托車整車來說至關重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摩托車駕乘舒適性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車架的振動是影響駕乘舒適性的最直接原因。車架在工作過程中要承受靜載荷和各種動載荷的作用,因而對車架的強度以及動態特性都具有較高的要求,車架的動態特性設計達不到要求,對摩托車的駕乘舒適性、操縱穩定性、安全性以及各零部件的使用都有不利影響。
引起摩托車車架振動的原因包括發動機的振動和摩托車行進中垂直方向的顛簸及水平方向的沖擊等,摩托車行進中垂直方向的顛簸及水平方向的沖擊等動載荷主要是針對摩托車整體的,并不是引起車架自身振動的主要原因。研究證明,發動機的振動才是引起摩托車車架振動的主要原因,因而,在對車架結構進行設計時,應使車架能充分適應摩托車發動機的振動頻率,避免車架與摩托車發動機發生共振。
通過對現有國內掛裝150發動機的騎式摩托車進行振動水平確認發現,整車在常用速度下手把處的振動較大,其它部位如后視鏡、油箱、主副坐墊、主副腳踏等部位的振動較為滿意。但在高速時,雖然手把處的振動大幅降低,但后視鏡、油箱、主副坐墊、主副腳踏等的振動卻又有所提高,振動水平的綜合評分偏低。因此,需要對摩托車的車架結構進行優化,以減小整車的振動,尤其要降低整車在常用速度下的振動,提高整車的駕乘舒適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結構上進行了優化設計的騎式摩托車的車架,該車架能充分適應發動機的振動頻率,避免車架與發動機發生共振,降低了整車在行進中的振動,提高了駕乘舒適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騎式摩托車的車架,它包含有車架立管、車架主梁管、發動機斜撐管、車架中管、車架上管、車架前撐管及車架后撐管,車架主梁管前端與車架立管相連,車架主梁管后端與車架中管和車架前撐管同時相連;車架中管后端與車架上管相連,車架前撐管與車架后撐管在下端相連,車架中管、車架前撐管及車架后撐管相連后從正側方向看構成倒三角形結構;車架后撐管與車架上管為整體成形件;在車架前撐管與車架后撐管的下部焊接有副擱腳安裝座上、下支撐管;車架主梁管的管外徑與車架立管的管外徑之比為0.8~1,車架主梁管的管壁壁厚與車架立管的管壁壁厚之比為0.5~0.75;在車架前撐管與車架后撐管下端之間的連接處焊接有三角板。
本實用新型以車架立管為基準,改變對車架減振功能有較大影響的車架主梁管的剛度,重新確定車架主梁管與車架立管之間的截面慣性矩的比值,同時對車架前撐管與車架后撐管下端之間的連接處用三角板進行焊接加強處理,改變了整個車架的共振效果、約束機理和車架整體的固有頻率,使之適應摩托車發動機的振動頻率,避免車架與發動機發生共振。采用該結構后,經整車振動水平確認發現,手把、油箱、主坐墊及主腳踏等部位的振動在常用速度下有明顯改善,降低了整車在行進中的振動,提高了駕乘舒適性。
進一步地,在結構上對車架作如下優化設計:車架中管的管外徑與車架立管的管外徑之比為0.55~0.65,車架中管的管壁壁厚與車架立管的管壁壁厚之比為0.5~0.75;副擱腳安裝座上、下支撐管的管外徑與車架立管的管外徑之比為0.45~0.6,副擱腳安裝座上、下支撐管的管壁壁厚與車架立管的管壁壁厚之比為0.5~0.75;在車架主梁管與車架中管之間連接部位的外側焊接有第一加強板,在車架中管與車架前撐管之間連接處的三角形區域焊接有第二加強板;左右兩根車架上管之間橫向相連的車架尾板寬度為40~70mm。采用該結構,消除了手把在高速下的振動,從而使手把、后視鏡、油箱、主副坐墊、主副腳踏等部位的振動在常用速度和高速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本實用新型的車架結構得到了優化,能充分適應發動機的振動頻率,避免車架與發動機發生共振,降低了整車在行進中的振動,提高了駕乘舒適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車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策一和對策二與原始狀態的振動曲線對比圖;
圖中:1.車架立管;2.車架主梁管;3.發動機斜撐管;4.車架中管;5.車架上管;6.車架前撐管;7.車架后撐管;8.副擱腳安裝座上支撐管;9.副擱腳安裝座下支撐管;10.三角板;11.第一加強板;12.第二加強板;13.車架尾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隆鑫機車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隆鑫機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075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消除飛行器飛行側向力的裝置
- 下一篇:自行車和電動車停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