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集成油氣結構的發動機汽缸蓋罩及曲軸箱通風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206927.5 | 申請日: | 2009-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35799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祝勇;成衛國;梁文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3/04 | 分類號: | F01M13/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集成 油氣 結構 發動機 汽缸 曲軸 通風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內燃機的曲軸箱通風循環系統以及汽缸蓋罩技術,特別涉及一種發動機汽缸蓋罩,以及包含該汽缸蓋罩的曲軸箱通風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參見圖1,現有的發動機曲軸箱通風循環系統中,汽缸蓋罩7一般都集成有沖擊式分離腔結構(即迷宮式油氣分離結構),在汽缸蓋罩7外再通過外接管路14連接一級二次分離的外置式的分離腔,如旋風式油氣分離腔3,分離出來的油通過外接油路17引入油底殼9,分離后的氣體通過調壓限流閥15接回發動機進氣系統的進氣歧管16。
這種結構的缺點有:1、油氣分離結構一部分集成在汽缸蓋罩內,一部分則設置的汽缸蓋罩外,結構冗余;2、汽缸蓋罩內外的油氣分離結構需要通過較長的外接管路連接,氣體流程無效壓損高,使油氣分離效果難以保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集成油氣結構的發動機汽缸蓋罩以及包含該汽缸蓋罩的曲軸箱通風系統,以增加結構的緊湊性,降低氣體流程無效壓損,提高油氣分離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集成油氣結構的發動機汽缸蓋罩,其包括汽缸蓋罩本體和集成在汽缸蓋罩本體內的沖擊式油氣分離腔;所述沖擊式油氣分離腔是在汽缸蓋罩本體內的長條形空腔中通過交錯設置多級擋板,并在空腔上焊接蓋板而構成,在沖擊式油氣分離腔的底部有通往凸輪軸室的回油孔,油氣進口設置在沖擊式油氣分離腔的一端。進一步,在沖擊式油氣分離腔的另一端,即沖擊式油氣分離腔的尾端位置集成有一個圓柱形的旋風式油氣分離腔,所述旋風式油氣分離腔的下半部分腔體成型在汽缸蓋罩本體內,上半部分腔體成型在沖擊式油氣分離腔的蓋板的延伸部分上,兩部分腔體焊接形成一個整體;沖擊式油氣分離腔末端的出氣通道直接連接旋風式油氣分離腔上部側壁的進氣口;在所述旋風式油氣分離腔的頂部設置有出氣口,在旋風式油氣分離腔的最下端,即下半部分腔體底部還一體成型有虹吸管式的回油結構,回油結構通至凸輪軸室。
這種集成結構的汽缸蓋罩可以使用金屬材料以傳統的鑄造工藝成型,更好地的采用人造樹脂,通過模具將所有的集成于起上的功能部分一起成型。
一種包含上述汽缸蓋罩的發動機曲軸箱通風循環系統,其包括汽缸蓋罩、發動機缸體、凸輪軸室,油底殼、調節閥、進氣歧管以及連接管路。所述汽缸蓋罩的旋風式油氣分離腔的出氣口通過外部的連接管路連接調節閥,再接入進氣歧管,進氣歧管再連接發動機缸體;所述汽缸蓋罩的旋風式油氣分離腔的虹吸管式回油結構伸至凸輪軸室,汽缸蓋罩和凸輪軸室通過發動機缸體內部的回油道與油底殼連通。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汽缸蓋罩將沖擊式油氣分離腔、旋風式油氣分離腔、回油結構等各部分合理地集合在一起,形成一整體結構,結構緊湊,利于裝配,更能充分保證該系統功能的可靠性。同時省去了機體外部冗長的通風管和回油管,可降低氣體流程無效壓損,提高油氣分離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改進前的曲軸箱通風循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汽缸蓋罩本體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蓋板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改進后的曲軸箱通風循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2和圖3,本汽缸蓋罩采用人造樹脂材料制成,其包括汽缸蓋罩本體1、蓋板13、沖擊式油氣分離腔2、旋風式油氣分離腔3和回油結構4等。沖擊式油氣分離腔2集成在汽缸蓋罩本體1內,其是通過在汽缸蓋罩本體1內的長條形空腔(該空腔是從汽缸蓋罩表面形成的下凹空腔)內通過交錯設置多級擋板,并在空腔上焊接蓋板13而構成(即蓋板13焊接在汽缸蓋罩的表面上),即形成迷宮式結構,其進氣口設置在沖擊式油氣分離腔2的一端,在蓋板13上有通往凸輪軸室的回油孔10。在沖擊式油氣分離腔2的另一端,即在沖擊式油氣分離腔2的尾端位置集成有一個圓柱形的旋風式油氣分離腔3,所述旋風式油氣分離腔3的下半部分腔體成型在汽缸蓋罩本體1內,上半部分腔體成型在沖擊式油氣分離腔2的蓋板13的延伸部分上,兩部分腔體焊接形成一個整體,即構成旋風式油氣分離腔3。沖擊式油氣分離腔2末端的出氣通道5直接連接旋風式油氣分離腔3上部側壁的進氣口。在所述旋風式油氣分離腔3的頂部(即蓋板13上)設置有出氣管12,在旋風式油氣分離腔3的最下端,即下半部分腔體底部還一體成型有虹吸管式回油結構4,回油結構4通至凸輪軸室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0692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