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飯煲及烹飪米飯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200098.4 | 申請日: | 2009-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583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曾詠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曾詠生 |
| 主分類號: | A47J27/04 | 分類號: | A47J27/04;A47J36/18;A47J36/04;A23L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飯煲 烹飪 米飯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創造涉及一種電飯煲及烹飪米飯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中國農村地區,一些地方還保留著傳統的烹飪米飯的方法,即包括“煮”,“濾”,“蒸”的三過程,最后蒸成的米飯不斷營養,而且不含稻米的“濕氣”。中醫認為,生長于水中的稻谷含有較重的“濕氣”,人吃了含濕氣的稻米煮成的米飯以后,人體吸收了較多“濕氣”,會阻礙“陽氣”的運行,引起脾胃機能不暢,導致出現各種現代疾病。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人們拋棄了傳統的烹飪米飯的工具,享受著現代科技生活的便利,電飯煲便進入了大部分城市人的日常生活中,用于烹飪主食或加熱副食。?
目前市售的電飯煲包括煲體、煲蓋和內鍋,其內鍋內也裝有一蒸格,但它的作用是蒸熟外形較大的食物,如饅頭等。這種電飯煲的主要功能是把生米直接煮成熟飯,即把生米和一定比例的水盛入內鍋內,直接加熱至成為熟飯,而不經過把米湯和米飯分開的過濾過程。?
這種熟飯除了含有稻米的一般營養外,但也含有稻米的“濕氣”。?
現代人健康的大敵是體內含有“濕氣”,一旦體內有“濕氣”,中醫認為是很難治療的。但人們往往不太注意僅靠改變傳統電飯煲的煮飯過程就可有效消除這一致病原因。?
發明內容
本發明創造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現代人尤其是忙碌的城市人習慣于制造與采用傳統的烹飪方法得到的米飯相同的米飯,方便地吃上不含稻米“濕氣”的米飯。?
為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方便地過濾米飯的電飯煲,這種電飯煲,包括煲體、煲蓋和內鍋,內鍋內置一蒸格,蒸格上具有小孔,其特征是所述小孔的大小使得蒸格(2)可托載生米。?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用電飯煲烹飪米飯的方法,其特征是:(1)將可托載生米的蒸格放入內鍋內的下部空間,加入足量的水,通電加熱內鍋至水沸騰的過程;(2)提升蒸格至內鍋的上部空間,澇瀝米飯的過程;(3)加熱保溫內鍋下部的水,使蒸汽水加熱上部的蒸格托載的煮后的生米至熟飯的過程。?
由于電飯煲具有這種蒸格,可方便地把米飯和米湯分離,稻米中的“濕氣”溶入米湯內而被驅除出米飯,這種蒸熟的米飯不但含有稻米的一般營養,而且不含稻米的“濕氣”,對人的健康大有利益。?
電飯煲的煲蓋上裝有一表明生米已煮熟的發聲裝置,可以提醒進行人工操作、分離米飯和米湯的時刻。?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烹飪米飯的方法,包括(1)將生米和足量的水倒入內鍋浸泡的過程;(2)用可托載生米的蒸格過濾浸泡過的米的過程;(3)將托載米的蒸格固定于內鍋上部,內鍋下部裝入少量水,加熱內鍋,使沸騰的水蒸熟蒸格上托載的浸泡后的米至熟飯的過程。?
這種方法,由于生米沒有在水中煮,所以米中所含營養損失更少,同時由于有一浸泡的過程,稻米中的“濕氣”可融入水中,最后蒸成的米飯既更含營養,又不含稻米的“濕氣”。?
附圖說明
圖1為過濾米飯前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2為過濾米飯后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3為蒸格示意圖?
圖中1-內鍋2-蒸格3-米飯4-水面線?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蒸格2通過底部的托腳固定于內鍋1底面上,稻米3盛入蒸格2內,二者沒入水面線4以下。通電加熱至水沸騰,這時沸騰的水通過裝于煲蓋上的發聲裝置,發出聲響,提示到了過濾米飯的時刻,這時可通過自動的方式或人工的方式操作,向上提升蒸格2,使蒸格2和內盛的煮后發漲的稻米脫離水面線下的米湯,把米和米湯分開。然后把米湯倒出,盛入少量水,并把蒸格固定于內鍋1的上部,如圖2所示,蓋上煲蓋,繼續通電加熱,至成熟飯,由此得到的米飯保持了稻米的一般營養,不含稻米的“濕氣”,且操作簡便,成本低廉。?
蒸格可由兩層材料組成,兩層材料都具有孔,兩層可發生相對旋轉運動,從而可調節蒸格的孔的大小。?
蒸格的上層材料優選為術或竹子,可是蒸熟的米飯香甜,下層材料可選為不銹鋼。
生米在水中浸泡過程中,如水是溫水,或浸泡時間超過半小時,效果較好。?
煲蓋上的發聲裝置的工作原理是:水煮開后,變成大量蒸汽,快速地通過與煲蓋外部空間和內鍋內部空間相連通的發聲裝置從而引起裝于發聲裝置上的發聲片的震動而發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曾詠生,未經曾詠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20009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