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圖像傳感器及其制造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73603.0 | 申請日: | 2009-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744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17 |
| 發明(設計)人: | 洪志勛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5/335 | 分類號: | H04N5/335;H01L27/146;H01L21/8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顧晉偉;王春偉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圖像傳感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公開內容涉及圖像傳感器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圖像傳感器是用于將光學圖像轉化為電信號的半導體器件。圖像傳感 器可大致分為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傳感器和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CMOS)圖像傳感器(CIS)。
在圖像傳感器的制造過程中,可以使用離子注入在襯底中形成光電二 極管。由于光電二極管尺寸減小以便增加像素數目而不增加芯片尺寸,因 此光接收部分的面積也減小,由此導致圖像質量降低。
而且,由于堆疊高度的減小與光接收部分的面積的減小的程度不一樣, 所以由被稱為艾里斑(Airy?disk)的光衍射導致入射至光接收部分的光子 數目也減少。
作為克服該限制的替代方案,已經嘗試使用非晶硅(Si)形成光電二 極管或使用諸如晶片-至-晶片接合的方法在硅(Si)襯底中形成讀出電路以 及在所述讀出電路上和/或上方形成光電二極管(稱為“三維(3D)圖像傳 感器”)。光電二極管通過金屬互連與讀出電路連接。
在相關技術中,光電二極管和讀出電路通過金屬線進行連接。金屬線 通常包括阻擋金屬以防止金屬腐蝕。
例如,當阻擋金屬包含Ti/TiN結構時,下部阻擋金屬的Ti沒有完全 地發生反應并作為鈦而余留。然而,余留的Ti可擴散進入金屬間電介質 (IMD),使得擴散的Ti變為暗電流源。
此外,由于在轉移晶體管兩側的源極和漏極二者通常是用N-型雜質高 度摻雜的,所以發生電荷共享現象(sharing?phenomenon)。當發生電荷共 享現象時,輸出圖像的靈敏度降低并且可產生圖像誤差。而且,由于光電 荷在光電二極管和讀出電路之間不易于移動,所以產生暗電流和/或降低飽 和度以及靈敏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方案提供一種圖像傳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圖像傳感器 通過阻擋Ti擴散可抑制由擴散的Ti所產生的暗電流。
本發明實施方案還提供一種圖像傳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圖像傳感 器中不發生電荷共享同時增加填充因子(fill?factor)。一些實施方案還提供 一種圖像傳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圖像傳感器通過在光電二極管和讀出 電路之間形成光電荷的平滑傳輸途徑,可最小化暗電流源和抑制飽和度減 小以及靈敏度降低。
根據一個實施方案,提供一種圖像傳感器,包括:第一襯底上的讀出 電路;第一襯底上的層間電介質;在層間電介質中并電連接至讀出電路的 互連;和在互連上并通過互連電連接至讀出電路的圖像感測器件,其中所 述互連包括:下部阻擋金屬和在下部阻擋金屬之下形成的氮化物阻擋物。
而且,根據一個實施方案,提供一種制造圖像傳感器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襯底上形成讀出電路;在第一襯底上形成層間電介質;在層間電介 質中形成電連接至讀出電路的互連;和在互連上形成通過互連電連接至讀 出電路的圖像感測器件,其中形成所述互連包括:形成氮化物阻擋物;和 在氮化物阻擋物上形成下部阻擋金屬。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一個實施方案的圖像傳感器的截面圖。
圖2至5是說明根據第一實施方案制造圖像傳感器的方法的視圖。
圖6是根據另一個實施方案的圖像傳感器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考附圖詳細說明圖像傳感器和其制造方法。
在實施方案的描述中,應理解,當層(或膜)稱為在另一層或襯底“上” 時,其可直接在所述另一層或襯底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間層。此外,應理 解,當層被稱為在另一層“下”時,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層下,或者也可 存在一個或多個中間層。另外,也應理解,當層被稱為在兩層“之間”時, 其可以是在所述兩層之間僅有的層,或也可存在一個或多個中間層。
圖1是根據一個實施方案的圖像傳感器的截面圖。圖2顯示根據第一 實施方案的襯底100和層間電介質160的詳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東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7360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連桿結構及其安裝方法
- 下一篇:使用壓電元件的致動器和驅動該致動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