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備聯動制動器裝置的跨騎型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70730.5 | 申請日: | 2009-09-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588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齋藤聰;田中敬深;米澤智之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L3/08 | 分類號: | B62L3/0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鳴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備 聯動 制動器 裝置 跨騎 車輛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備聯動制動器裝置的跨騎型車輛的改 進。
背景技術
通過一個制動器操作件的操作,使前輪制動器及后輪制動 器聯動,對前輪及后輪同時施加制動的桿式車把車輛用聯動制動器裝 置已被公知(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42908公報(圖1)
在專利文獻1的圖1中,在作為后輪制動器桿的第二制動 器操作件13(符號沿用該文獻的符號,以下也同樣)上,連結了分配 操作力的輸出分配器24(以下也稱“聯動裝置”),在此輸出分配器24 上,經前輪制動器用連接組件21,連結了前輪制動器6的動作桿34, 同時,經后輪制動器用連接組件22,連結了后輪制動器8的動作桿34。 另外,在作為前輪制動器桿的第一制動器操作件12上,經單獨用連接 組件20,連結了前輪制動器6的動作桿34。即,在前輪制動器6的動 作桿34上,連結了單獨用連接組件20和前輪制動器用連接組件21 這兩個系統的拉索。另外,在動作桿34(以下也稱“前制動器臂34”) 上,設置了作為將單獨用連接組件20和前輪制動器用連接組件21分 別連結的連結部的兩個長孔,通過設置長孔,在單獨用連接組件20 和前輪制動器用連接組件21中的一方被拉拽時,緩和了對另一方的連 接組件施加必要以上的力的情況。
例如,在僅對單獨用連接組件20施加操作力時,因為設 置在動作桿34上的長孔移動,所以,難以對嵌插于此長孔內的前輪制 動器用連接組件21的前端施加大的力。此時,單獨用連接組件20的 前端接近前輪制動器用連接組件21的前端。
在此情況下,若在前輪制動器用連接組件21的前端及單 獨用連接組件20的前端設置了作為位置調整組件的調整螺母等,則可 以考慮將作為連結部的兩個長孔之間的間隔充分擴大,以便前輪制動 器用連接組件21的前端和單獨用連接組件20的前端彼此不會碰撞。 但是,存在由于擴大而導致連結部的大型化的可能性。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是,提供一種具備能夠縮小設置在制 動器臂上的拉索的連結部的聯動制動器裝置的跨騎型車輛。
為了解決課題的手段
第一發明是一種具備聯動制動器裝置的跨騎型車輛,所述 聯動制動器裝置具備:對跨騎型車輛的前輪進行制動的前輪制動器及 對后輪進行制動的后輪制動器;可轉動地被支承在前輪制動器上,與 轉動相應地對前輪制動器施加制動力的前制動器臂;在對前輪制動器 進行制動之際乘員進行操作的前輪制動器操作件;在對后輪制動器進 行制動之際乘員進行操作的后輪制動器操作件;具有將對此后輪制動 器操作件施加的操作力分支,向前輪制動器及后輪制動器傳遞的分配 器的聯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前制動器臂上,設置了連結由前輪制 動器操作件和聯動裝置的一方引導的第一拉索的前端的第一孔,同時, 設置了連結由前輪制動器操作件和聯動裝置的另一方引導的第二拉索 的前端的第二孔,確定通過前制動器臂的轉動中心的第一基準線,從 轉動中心保持一定的距離地在第一基準線上確定第一點,確定通過前 制動器臂的轉動中心的第二基準線,與第一點相比在徑向外方、在第 二基準線上確定第二點,確定以轉動中心為中心通過第一點的第一圓, 將通過第一點的長孔作為第一孔,確定以轉動中心為中心通過第二點 的第二圓,確定通過第二點的第二圓的切線,確定在與此第二圓的切 線在第二點交叉的同時從第二圓的切線向前制動器臂的轉動方向上升 的傾斜線,將沿此傾斜線延伸的長孔作為第二孔。
在第二發明中,其特征在于,前制動器臂向與朝向車軸的 方向相反的方向呈凸狀地彎曲。
在第三發明中,其特征在于,在由車軸可旋轉地支承前輪 的前叉上,在前后方向隔著前輪的車軸地朝向與前制動器臂的轉動軸 相反的一側,具備底部連接式懸掛裝置。
在第四發明中,其特征在于,設置在制動器臂上并插入將 制動器臂和轉動軸之間固定的棒狀的緊固連結部件的緊固連結孔配置 在轉動軸的下方,緊固連結孔的軸線在非制動狀態下與連結車軸和轉 動軸的直線交叉。
在第五發明中,其特征在于,在制動器臂的底部設置底面 部,在側視時構成底面部的直線為朝向前制動器臂的轉動方向地從傾 斜線上升的形狀。
發明的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7073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電鎳電鍍溶液組合物、柔性印刷電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鞋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