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從含硫氣體分離出硫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146611.6 | 申請日: | 2009-06-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182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06 |
| 發明(設計)人: | R·阿德勒;M·邁爾;E·克萊因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德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14 | 分類號: | B01D53/14;C01B17/04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過曉東 |
| 地址: | 德國***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氣體 分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從尤其是氫氣或天然氣的含硫氣體分離出硫的方法,其中壓縮該氣體,并利用吸收分離法分離出硫。
背景技術
用于從含硫氣體分離出硫的根據種類的方法例如應用在天然氣加油站。在天然氣加油站,由已存在的天然氣供應網提取用作燃料的天然氣,干燥并壓縮至最高為300巴的儲存壓力。對于目前的發動機和廢氣后期清洗技術而言,由天然氣供應網提取的天然氣中的硫含量通常過高而無法有效地加工處理。由于目前存在于天然氣中的硫而尤其是損害廢氣后期清洗所需的催化劑,這導致其在特定的壽命結束之前停止正常地發揮作用。
由于給用作燃料的天然氣加氣味的法律規定,將THT(四氫噻吩)和/或硫醇加入天然氣,天然氣中的硫含量不得低于預定值。
以大的工業規模處理天然氣時,早已采用選擇性吸收硫的方法。適合于分離硫的吸收材料通常需要40至80℃的運行溫度。通常利用被指定為吸收裝置的防爆電加熱器產生該溫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從尤其是氫氣或天然氣的含硫氣體分離出硫的根據種類的方法,該方法避免了前述的問題,尤其是能夠省略用于吸收分離法的額外的加熱裝置的使用。
為了實現該目的,建議用于從含硫氣體分離出硫的根據種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導入吸收分離法之前壓縮或者至少預壓縮含硫氣體。
在此,在導入吸收分離法之前,優選至少壓縮含硫氣體,使得由此產生的壓縮熱能夠將用于吸收分離法中的吸收材料加熱至所需的溫度。從而省略用于吸收分離法的額外的加熱裝置的使用。
根據本發明用于從含硫氣體分離出硫的方法的其他有利的實施方案的特征在于,
-導入吸收分離法的含硫氣體的溫度為20至200℃,優選為40至100℃,
-對由吸收分離法導出的氣體實施后期壓縮,
-使含硫氣體的至少一部分流繞過吸收分離法,該部分流的量優選為可變的,
-導入吸收分離法的含硫氣體在其(預)壓縮之后進行冷卻,
-設計吸收分離法,使得由含硫氣體至少部分地分離出除硫以外的至少一種其他的組份,及
-將分離出硫而提純的氣體導入汽車用作燃油和/或燃料。
下面依據附圖中所示的實施例更詳細地闡述根據本發明用于從含硫氣體分離出硫的方法以及其他的實施方案。附圖中所示的實施例尤其是可用于天然氣加油站,其用壓縮天然氣為各種汽車加油。
附圖說明
附圖所示為選擇性去除硫的吸收法A。
具體實施方式
經由管線段1,2和3將含硫氣體導入該方法。在天然氣加油站的情況下,由公共的天然氣供應網提取天然氣。利用單級或二級壓縮器或者單級或多級壓縮單元V1壓縮含硫氣體所達到的壓力使得由此產生的壓縮熱足以將用于吸收分離法A中的吸收材料加熱至所需的溫度。因此不需要用于加熱吸收材料的額外的加熱裝置。
在天然氣加油站的情況下,在壓縮器或壓縮單元V1中將含硫天然氣壓縮至10至30巴,優選15至25巴的壓力。
任選使用的熱交換器E用于將在壓縮器或壓縮單元V1中壓縮并由此加熱的天然氣冷卻至確保在用于下游吸收分離法A中的吸收材料的最佳選擇性的溫度。
吸收分離法A實際上包括容量優選為50升的吸收塔。除了用于從含硫氣體選擇性分離出硫的吸收材料以外,優選在吸收塔A內還提供干燥材料。一般而言,該干燥材料可以設置在用于分離出硫所需的吸收材料的上游和/或下游。
經由其中優選設置有控制閥6的由虛線所示的旁路管線5,使含硫(天然)氣的一部分流繞過吸收分離法A。由此可以改變通過吸收分離法A引導的氣體的量。因此,含硫氣體中減少硫的程度可以任意地調節或改變。
若期望和/或需要,可以改變吸收分離法A,從而由含硫氣體分離出除硫以外的其他優選非期望的組份。
然后,提純而降低硫含量至所期望的下限的氣體經由管線段4和7導入第二單級或多級壓縮器或者第二單級或多級壓縮單元V2,并在其中任選壓縮至所期望的最終壓力。然后,經由管線8將經壓縮的氣體導入后續的用途,例如中間存儲。
需要強調的是,根據本發明用于從含硫氣體分離出硫的方法可用于各種不同的氣體或氣體混合物,其中可以至少部分地通過吸收分離出所含的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德股份公司,未經林德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4661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紡織管紗及套筒輸送系統
- 下一篇:一種短消息數據的輸出方法、系統及移動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