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三相橋式逆變大容量蓄電池充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133205.6 | 申請日: | 2009-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21402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02 |
| 發明(設計)人: | 蔡志偉;韓樹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北車集團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7/02 | 分類號: | H02J7/02 |
| 代理公司: | 大連非凡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閃紅霞 |
| 地址: | 116022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三相 橋式逆 變大 容量 蓄電池 充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直流電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三相橋式逆變大容 量蓄電池充電裝置。
背景技術
大容量蓄電池充電裝置過去大多采用相控整流技術,功率器件采 用可控硅SCR和小容量的GTO、GTR功率器件,不僅效率低、能耗 大、功率因數低、輸出精度差,存在嚴重的過充電和析氣等現象,影 響電源的品質和蓄電池的使用壽命,而且由于控制回路與輔助回路需 要采用工頻變壓器隔離,電源的體積和重量都很大。隨著開關電源技 術和大功率電子開關器件迅速發展,直流電源裝置主要采用H橋逆 變、高頻變壓器隔離技術,而在鐵路機車上這種直流電源的輸入一般 為輔助變流器輸出的三相交流電壓或輔助變流器中間直流電壓,其電 壓值一般都很高,且變化范圍大,三相交流電整流成的直流電壓及輔 助變流器中間直流電壓一般都在530V~900V之間。因此在開關功率 器件上,一是采用高耐壓等級,中、大容量的IGBT,單相H橋逆變、 隔離、整流輸出;二是采用較低耐壓等級、小容量的IBGT或場效應 管,多路H橋逆變、隔離、整流并聯輸出;這兩種方式都具有高效 率、低能耗、高功率因數,高輸出精度的特點。但是,由于第一種方 式的開關頻率很難達到15K以上的頻率,一般在10K以下,因此隔 離變壓器和輸出電抗器會產生高頻噪聲,噪聲隨著輸出電流的增大而 增強。如果增大開關頻率到15K以上,IGBT熱損耗急劇增加、換流 惡化,產品的可靠性及壽命都會受到極大影響。第二種方式開關頻率 雖然可以到達20K以上,但小容量IBGT或場效應管的耐壓等級低, 因此當中間回路電壓較高時還必須采用雙管串聯,另外還需對多路電 源的輸出電流進行均流控制,系統選用的元件數量多,控制復雜,可 靠性也會受到影響。
在開關電源的主電路中經常會應用到單相半橋逆變電路,它的優 點是電路簡單,使用器件少。但是,輸出交流電壓幅值為Udc/2,直 流側需兩電容器串聯。另外,單相半橋逆變電路與單相H橋逆變電 路相比,輸出電壓是單相H橋逆變電路的1/2,在相同輸出功率的情 況下,變壓器的原邊電流是單相H橋逆變電路的2倍,在開關頻率 小于10KHz的情況下,變壓器和電抗器的噪聲會更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在輸入電 壓值高、變化范圍大的條件下,采用高耐壓大容量IGBT管,而能夠 降低隔離變壓器及輸出電抗器高頻噪聲且控制簡單的三相橋式逆變 大容量蓄電池充電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現的:一種三相橋大容量蓄電池充電裝置, 由IGBT管及其PWM脈寬調制控制電路、隔離變壓器、整流二極管 和輸出電抗器構成,其特征在于IGBT管(Q1~Q6)和電容C1構成 三相橋式逆變輸入電路,整流二極管(D1~D6)、電抗器(L1)和電 容C2構成三相整流輸出電路,三相隔離變壓器(T1)將輸入電路和 輸出電路耦合起來。
此種充電裝置的第一種控制方法是:在三相橋式逆變輸入電路 中,SU、SV、SW的上橋臂的觸發信號相位差依次為120°,占空比 大于0,小于33.3%,SU、SV、SW的下橋臂的觸發信號與上橋臂的 觸發信號互補,且設置死區時間。
此種充電裝置還可以使用第二種控制方法:在三相橋式逆變輸入 電路中,SU、SV、SW的上橋臂的觸發信號相位差依次為120°,SU、 SV、SW的下橋臂的觸發信號相位差仍依次為120°,SU、SV、SW 的下橋臂的觸發信號與上橋臂的觸發信號相位差為180°,占空比 大于0,小于33.3%。
變壓器噪聲共有兩個聲源,一是鐵心,二是繞組。鐵心產生噪聲 的原因是構成鐵心的硅鋼片在交變磁場的作用下,會發生微小的變化 即磁致伸縮,磁致伸縮使鐵心隨勵磁頻率的變化做周期性振動,振動 幅度隨勵磁電流的增加而增加。繞組產生振動的原因是電流在繞組中 產生電磁力,電磁力(和振動幅值)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而發射的聲 功率與振動幅值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發射的聲功率與負載電流有很 明顯的關系。漏磁場也能使結構件產生振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北車集團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北車集團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3320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