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大米草泥下剪除機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910112363.3 | 申請日: | 2009-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27750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尤民生;張家壽;曾兆華;林瀚;游泳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寧德市農業(yè)機械化管理局;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M21/02 | 分類號: | A01M2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0002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米 草泥下 剪除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大米草泥下剪除機,屬農業(yè)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米草(Spartina)是禾本科米草屬幾種植物的總稱。我國米草主要有四種,分別為大米草(Spartina?anglica?Hubbard)、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大繩草(Spartina?cynosuroides(L.)Roth)、狐米草(Spartina?patens(Aiton)Muhl.)等。大米草、互花米草是我國60-80年代分別從英美等國引進的用于保護灘涂的植物。30多年來,經過人工種植和自然繁殖擴散,在我國北起遼寧錦西縣、南到廣東電白共80多個縣(市)的沿海海灘上均有生長。米草的引進和大面積種植對我國一些沿海地區(qū)抵御風浪、保灘護堤、促淤造陸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帶來了一定的生態(tài)和經濟效益。但近年來,米草在一些地方也變成了害草,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和生態(tài)危害。大面積、高密度的米草沿海經濟和生態(tài)帶來了巨大災難。主要表現(xiàn)在:1)破壞近海生物棲息環(huán)境,使沿海養(yǎng)殖貝類、蟹類、藻類、魚類等多種生物窒息死亡;2)與海帶、紫菜等爭奪營養(yǎng),使其產量逐年下降;3)堵塞航道,影響各類船只出港,給海上漁業(yè)、運輸業(yè)甚至國防(潛在危害極大)等帶來不便;4)影響海水交換能力,導致水質下降,并誘發(fā)赤潮;5)與沿海灘涂本地植物競爭生長空間,致使海灘上大片紅樹林消失,威脅本地生物多樣性。
2003年互花米草被列入了國家環(huán)保局首批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名單中。作為國際公認的外來入侵物種,其控制問題是一個國際性的難題。
物理或機械方法作為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方式,在國內外均有實施,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拔除、翻耕、遮蓋、水淹、火燒、割除和碾壓等,但是采用物理防治方法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因此未得到有效的推廣應用。
根據(jù)福建農林大學對米草防除的研究成果,在每年春末(5月)開始,采用泥下(5-10厘米)刈割的方法可一次性有效控制米草的發(fā)生。具有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復生率低、治理區(qū)無污染、節(jié)約治理成本、明顯提高治理工程進度和整體效益的優(yōu)點,解決了長期以來米草藥物治理污染難以控制、灘涂行走不便,人工割除耗時耗力易復生、治理成本極高難以大面積推廣的難題,為實現(xiàn)機械化大規(guī)模治理米草提供了的理想實用的機械設備。也可應用于我國南北地區(qū)海洋灘涂或河流沖擊淤地的有此類要求的植物治理工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大米草泥下根莖部分的輕便剪除機械,根據(jù)福建農科院對大米草生長的研究成果,在每年4-7月期間,采用本機切斷大米草泥下5-8CM的莖部生產點組織,使大米草枯萎死亡。具有安全可靠、勞動強度低、工作效率高、治理復生率低、治理區(qū)無污染、節(jié)約治理成本、明顯提高治理工程進度和整體效益的優(yōu)點,解決了長期以來大米草藥物治理污染難以控制、灘涂行走不便,人工割除耗時耗力易復生、治理成本極高難以大面積推廣的難題,為實現(xiàn)機械化大規(guī)模治理大米草提供了的理想實用的機械設備。也可應用于我國南北地區(qū)海洋灘涂或河流沖擊淤地的有此類要求的植物治理工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寧德市農業(yè)機械化管理局;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未經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寧德市農業(yè)機械化管理局;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11236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