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αs1-酪蛋白和κ-酪蛋白特異性抗體及試劑盒和試紙條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68653.2 | 申請日: | 2009-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31716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16 |
| 發明(設計)人: | 龐廣昌;張濤;趙越;艾麗萍;方素云;胡媧;李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商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K16/18 | 分類號: | C07K16/18;C07K1/30;G01N33/577;G01N33/543;G01N33/55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肖莉麗 |
| 地址: | 300134***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sub s1 蛋白 特異性 抗體 試劑盒 試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乳品蛋白含量測定一級摻雜使假與否鑒別的αs1-酪蛋白和κ-酪蛋白特異性抗體(IgG)及試劑盒和試紙條。
背景技術
目前,原料乳摻假的檢測方法局限于傳統的物理化學反應及儀器化模式,雖然已有像Foss120這樣的先進儀器可以快速檢驗出原料乳摻假,但是這些儀器一般價格昂貴,需要專業人員操作,不適于中小企業的應用,更不適用于現場檢測,滿足不了當前乳品行業的快速發展,而且其測定蛋白含量是依靠含氮量的測定,這也為摻雜使假埋下了隱患。
國外對牛乳酪蛋白檢測技術的研究起步比較早,D.M.Barbano等人(1987年)用紅外線測乳儀檢測牛乳中酪蛋白含量,該法檢測時將待測樣品分成兩份,一份用紅外測乳儀測出牛乳中總蛋白含量,另一份用磷酸調pH到4.6,沉淀后過濾,將濾液用紅外測乳儀測出乳清蛋白含量,二者之差即為酪蛋白含量。H?Elbertzhagen將免疫交叉電泳技術與銀染色技術結合起來,用抗牛乳酪蛋白的兔血清來檢測羊乳制品中摻雜的牛乳。J?Belloque等人用P-NMR技術測定牛奶中酪蛋白含量。他們測定了原料奶、巴氏消毒奶以及超高溫滅菌奶中的酪蛋白含量分別為25.6±1.4、26.4±1.8、25.5±1.6g/l,與散裝液體奶中平均酪蛋白含量25.8±1.6g/l無明顯差異,因此這種方法可用來測定原料奶、巴氏消毒奶、奶粉以及超高溫滅菌奶中的酪蛋白含量。
現有的測定技術都是用凱氏定蛋法或者考馬斯亮蘭染色法來測定乳中的蛋白含量,前者凡是含氮化合物都可以冒充乳蛋白,后者則可以用其他雜蛋白或者劣質蛋白來冒充如蛋白。而乳蛋白,特別是酪蛋白是一種只有奈里才有的具有多種生物功能,而且全營養的優質蛋白,所以通過本發明的技術,通過老蛋白含量來評價原料奶的蛋白含量是否合格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摻雜使假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對原料乳品酪蛋白含量是否達標實現實地快速特異性檢測,分辨率高,檢測時間短的αs1-酪蛋白和κ-酪蛋白特異性抗體及試劑盒和試紙條。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兔抗αs1-酪蛋白和κ-酪蛋白特異性抗體,其特征在于,該αs1-酪蛋白和κ-酪蛋白特異性抗體通過下述方法制備:
(1)動物的飼養與處理:新西蘭大白兔,預養一周后,觀察無異樣,采集兔耳中央動脈血樣2~3ml,將收集的血樣分離血清,作為抗血清檢測時的陰性對照血清;
(2)初次免疫:兔子在免疫前進行編號;取αs1-酪蛋白標準樣品用生理鹽水溶解,配成濃度為2mg/ml的αs1-酪蛋白溶液,取κ-酪蛋白標準樣品用生理鹽水溶解,配成濃度為2mg/ml的κ-酪蛋白溶液;將得到的αs1-酪蛋白溶液與完全福氏佐劑按照體積比為1:1的比例混合得到αs1-酪蛋白溶液;將得到的κ-酪蛋白溶液與完全福氏佐劑按照體積比為1:1的比例混合得到κ-酪蛋白混合溶液,用兩只注射器分別抽取αs1-酪蛋白溶液和κ-酪蛋白溶液相對反復抽送直至兩種酪蛋白混合溶液完全乳化得到免疫注射液,對編號的新西蘭大白兔進行腹部皮下5點免疫注射,每點0.2ml;
(3)加強免疫:對編號的新西蘭大白兔初次免疫21天后,進行第一次加強免疫,第一次加強免疫的方法為:分別用步驟2中制備的濃度為2mg/ml的αs1-酪蛋白溶液和濃度為2mg/ml的κ-酪蛋白溶液采用耳緣靜脈注射免疫,免疫劑量分別為1ml/只;以后每隔7天加強免疫1次,免疫劑量與免疫方法與第一次加強免疫相同,共進行4次加強免疫;在每次加強免疫后的7~10天抽取靜脈血,分離血清,用ELISA法測定抗血清的效價。
(4)當用ELISA法測定抗血清的效價達到1:2700以上時分別經心臟采血收集αs1-酪蛋白和κ-酪蛋白的多克隆抗血清;
(5)用硫酸氨沉淀法對αs1-酪蛋白和κ-酪蛋白多克隆抗血清進行分離純化,得到αs1-酪蛋白和κ-酪蛋白特異性抗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商業大學,未經天津商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6865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