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COMT抑制劑5,6,7,3',4'-五甲氧基異黃酮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56511.4 | 申請日: | 2009-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434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洪啟;陳睿;金葉;李金星;陳東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311/36 | 分類號: | C07D311/36;A61K31/35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黃志達;謝文凱 |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comt 抑制劑 五甲氧基 異黃酮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化學藥物的制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COMT抑制劑5,6,7,3′,4′-五甲氧基異黃酮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多巴胺(DA)為公認的腦內神經遞質,其重要性表現在DA上行神經通路與調節人體的軀體運動和精神活動的密切性關系,當這些DA神經系統功能失常時,即出現運動障礙帕金森病和精神障礙的精神分裂癥或抑郁癥。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COMT)是一種在人體內廣泛存在的酶,它通過催化兒茶酚胺在3位羥基上甲基化而降解,是具有生物活性或者毒性的兒茶酚胺的主要代謝酶。它與單胺氧化酶-B(MAO-B)共同作用,將DA代謝為高香草酸(HVA)。
1982年Gandhi?Dasan等報道從植物Dalbergia?spinosa的根中分離得到5,6,7,3′,4′-五甲氧基異黃酮(1)及其類似物(Gandhi?Dasan?R,Nagarajan?NS,Narayanan?V,et?al.Dalspinin?andDalspinosin,two?new?isoflavones?from?Dalbergia?spinosa?roots,Indian?J.Chem.,1982,21B:385-386)。隨后Sethi等報道從植物Juniperus?macropoda等的葉子中,分離得到5,6,7,3′,4′-五甲氧基異黃酮(1)及其類似物(Sethi?M.L,Taneja?S.C,Dhar?K.L,et?al.Three?isoflavoneglycosides?from?Juniperus?macropoda,Phytochemistry,1983,22:289-292;Veitch?NC,SuttonPSE,Kite?GC,et?al.Six?new?isoflavones?and?a?5-deoxyflavonol?glycoside?from?the?leaves?ofAteleia?herbert-smithii,J.Nat.Prod.,2003,66:210-216)。
Chimura等研究了異黃酮(1)及其結構類似物對于鏈球菌中的COMT的抑制作用,發現該類異黃酮可能成為一類新型的優異的COMT抑制劑(Chimura?H,Sawa?T,Kumada?Y,et?al.New?isoflavones,inhibiting?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produced?by?Streptomyces,J.Antibiotics,1975,28:619-626)。但是,迄今有關5,6,7,3′,4′-五甲氧基異黃酮(1)的化學合成方法尚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COMT抑制劑5,6,7,3′,4′-五甲氧基異黃酮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所用的原料簡單易得,操作簡單,反應時間短,反應條件溫和,對環境友好,產率高達76%,適合工業化生產。
本發明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本發明的一種COMT抑制劑5,6,7,3′,4′-五甲氧基異黃酮的制備方法,包括:
(1)將3,4-二甲氧基苯乙酸與草酰氯按摩爾比1∶1~1.5混合,加入2.0mol/L的二氯甲烷溶液,于40~60℃回流反應2~3h,冷卻至室溫,回收溶劑,得褐色油狀物3,4-二甲氧基苯乙酰氯;
(2)將3,4-二甲氧基苯乙酰氯與3,4,5-三甲氧基苯酚鈉按摩爾比1~1.5∶1混合,于四氫呋喃中進行酯化反應,于60~70℃回流反應2~3h,冷卻至室溫,依次經萃取,洗滌、干燥,得白色針狀晶體3,4-二甲氧基苯乙酸3′,4′,5′-三甲氧基苯酯;
(3)3,4-二甲氧基苯乙酸3′,4′,5′-三甲氧基苯酯在Lewis酸三氟化硼·乙醚催化下,于2.0mol/L的二氯甲烷中,于40~60℃發生Fries重排反應,反應時間2~3h,冷卻至室溫,依次經萃取,洗滌、干燥、硅膠柱層析,得淺黃色針狀晶體羥基脫氧安息香化合物1-(6′-羥基-2′,3′,4′-三甲氧基苯基)-2-(3″,4″-二甲氧基苯基)乙酮;
(4)將1-(6′-羥基-2′,3′,4′-三甲氧基苯基)-2-(3″,?4″-二甲氧基苯基)乙酮在Lewis酸三氟化硼·乙醚存在下與DMF反應,過量DMF兼作溶劑,加熱至50℃,同時加入甲烷磺酰氯促進Vilsmeier-Haack甲酰化反應及隨后的環合反應,回流2~3h后,依次經萃取,洗滌、干燥、硅膠柱層析,即得淺黃色晶體5,6,7,3′,4′-五甲氧基異黃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5651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秸稈制備炭黑的方法
- 下一篇:3,3’-二甲氧基聯苯胺鹽酸鹽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