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變氣門正時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910055862.3 | 申請日: | 2009-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884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23 |
| 發明(設計)人: | 吳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L1/14 | 分類號: | F01L1/14;F01L1/34;F01L1/04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陽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黃澤雄;崔華 |
| 地址: | 201206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變 氣門 正時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變氣門正時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集成在氣門室罩蓋上的可變氣門正時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的汽油發動機為了獲得良好的燃油經濟性,同時還為了兼顧汽油發動機在低轉速和高轉速時的性能,往往通過使用相位器改變氣門正時的方式達到上述目的。
但是,對于氣門室罩蓋密封正時鏈輪箱的發動機,通常是把可變氣門正時裝置的機油控制閥座設置在缸蓋上,這樣設計的優點是可以避開氣門室罩蓋的密封問題;但其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這種設計需要在缸蓋前端預留有復雜的閥座結構,在很多場合下,缸蓋前端復雜的閥座結構都會限制可變正時裝置的應用。
綜上所述,實有必要發明一種在不更改發動機缸蓋的情況下使用的可變氣門正時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不更改發動機缸蓋的情況下使用的可變氣門正時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可變氣門正時裝置是這樣的:
一種可變氣門正時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機油控制閥、與機油控制閥的數量相對應的相位器、連接在所述機油控制閥和相位器之間的壓力油路,以及與所述機油控制閥電性連接的發動機電子管理系統,
所述機油控制閥包括閥頭、閥身以及閥尾,
所述閥頭的側壁上依次設有A口、進油口、B口,所述閥頭是一空心腔體,其端部設有出油口,所述閥頭還包括,設置在閥頭空心腔體內側的擋圈、緊鄰擋圈設置的彈簧座、與彈簧座的另一端緊密接觸的柱塞、與柱塞固定相連的推桿,
所述閥身上設有用于安裝定位機油控制閥的支架、設置在所述推桿外圍的電磁體,
所述閥尾上設有與所述發動機電子管理系統電性相連的連接端子;
所述相位器包括設置在相位器外側的鏈輪,設置在相位器內部并且形狀互相配合的定子和轉子,所述定子包括多個空腔,所述轉子上設有葉片和油管,該葉片將定子的每一個空腔分隔成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
所述壓力油路包括3條獨立的油路分別為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其中第一油路將所述閥頭的A口與相位器的第一腔體相連,第二油路將閥頭的口與相位器的第二腔體相連,第三油路與機油控制閥的進油口相連。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機油控制閥傾斜布置并集成在氣門室罩蓋上。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機油控制閥豎直布置并集成在凸輪軸軸承蓋上。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閥頭上,在B口和閥身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圈,該第一密封圈用于所述機油控制閥與安裝閥座之間的密封。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閥身上設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所述電磁體的密封。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油管分為兩組,一組與所有的第一腔體相連,另一組與所有的第二腔體相連。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相位器的轉子與凸輪軸固定連接,并且凸輪軸前端與相位器之間平面密封。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定子與鏈輪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柱塞可以在閥頭的空心腔體內沿腔體的軸向前后運動,當柱塞向左軸向運動時,可以將A口和進油口連通,B口和出油口連通;當柱塞向右軸向運動時,可以將A口和出油口連通,B口和進油口連通。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機油控制閥和所述氣門室罩蓋之間使用唇形密封圈密封。
本發明的可變氣門正時裝置既克服了氣門室罩蓋的密封問題,又無需在缸蓋前端設計復雜的安裝閥座結構,因此可以適合可變氣門正時裝置在多種場合下的運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可變氣門正時裝置,參考以下附圖:
圖1是本發明的可變氣門正時裝置第一實施例的裝配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可變氣門正時裝置的機油控制閥柱塞左移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3A和3B是機油控制閥柱塞左移時,相位器A腔進油B腔回油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可變氣門正時裝置的機油控制閥柱塞右移時狀的態示意圖;
圖5A和5B是機油控制閥柱塞右移時,相位器A腔回油B腔進油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可變氣門正時裝置第二實施例的裝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本發明或其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5586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