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手足癬的外用藥劑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21615.1 | 申請日: | 2009-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02580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12 |
| 發明(設計)人: | 汪世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汪世龍 |
| 主分類號: | A61K36/75 | 分類號: | A61K36/75;A61K36/756;A61K36/904;A61K9/06;A61K9/14;A61K9/12;A61P17/00;A61P31/10;A01N65/00;A01P3/00;A61K31/192;A61K31/496;A61K31/6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佘文英 |
| 地址: | 710075陜西省西安***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手足癬 外用 藥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手足癬的外用藥劑。
背景技術
手足癬是指致病性皮膚絲狀真菌在手足部位感染引起的皮膚病。根據發病部位,又可區分為手癬和足癬。手癬俗稱“鵝掌風”,足癬俗稱“腳氣”。足癬的發病率遠較手癬為高,在我國南方尤為常見。
1.病因本病主要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石膏樣小孢子菌和絮狀表皮癬菌等感染引起,其中紅色毛癬菌占50%以上。近年來,白色念珠菌及其他酵母菌感染有增多趨勢。本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染,用手撓抓患癬的部位或與患者共用鞋襪、手套、浴巾、腳盆等是主要傳播途徑。足癬又是手癬和股癬及體癬的重要傳染源。真菌特別喜歡陰暗而潮濕的地方,因而夏季比冬季多,我國南方氣候溫暖潮濕,發病率比北方高。近年來,穿尼龍襪、塑料鞋、膠鞋的人越來越多,這些制品吸水和透氣性都比較差,特別是夏秋季節,天氣炎熱,常妨礙足汗的蒸發,造成真菌生長、繁殖的生活環境,加上汗是真菌最好的培養基,因而足癬越來越普遍。手足癬的發病與年齡有密切的關系,一般年青人患病較多,而老人和兒童發病較少;體質強健的人比體質弱的人發病率高;足汗多的人比足汗少的人發病率高。另外,與職業也有密切關系,潮濕環境工作的人比干燥環境工作的人患足癬多。
2.臨床表現手、足癬(特別是足癬)是最常見的淺部真菌病,夏秋季發病率高,常表現為夏重冬輕或夏發冬愈。多累及成年人,男女比例無明顯差別。皮損多由肢體的一側傳播至對側。根據臨床特點,手、足癬常分為3種類型:①水皰鱗屑型:好發于指(趾)間、掌心、足跖及足側緣。皮損初起為針尖大小的深在性水皰,皰液澄清,皰壁厚而發亮,不易破潰,水皰散在或群集,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皰。撕去皰壁后,露出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的糜爛面,瘙癢明顯。水皰經數天后干涸,呈現領圈狀或片狀脫屑,皮損可不斷向周圍蔓延。病情穩定時,以脫屑為主。當寄生真菌繁殖活躍時,可在皮損增厚的基礎上發生紅斑、丘疹。此時,可有癢感。②角化過度型:此型特征為無水皰和膿皰,局部多干燥,皮損處角質增厚、表面粗糙脫屑、紋理加深,易發生皸裂、出血,皮損還可向足背蔓延。一般無瘙癢或瘙癢輕微。有皸裂時,疼痛。以冬季明顯,有時夏季也不能恢復。好發于足跟及掌跖部。③浸漬糜爛型: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真菌長期寄生于趾間,繁殖能力增強,易致表皮角質層增厚,并因潮濕浸漬而發白,有時常伴有多汗。此型好發于指(趾)縫,尤以第3~4和4~5指(趾)間多見。表現為皮膚浸漬發白,表面松軟、易剝脫,并露出紅色糜爛面,甚至裂隙。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繼發細菌感染時,有惡臭味。
患足癬的病人,常有瘙癢,夜間加重。由于奇癢難忍,用手搔抓、揉搓,皮膚搓破后流出分泌物,局部脫屑或結痂,反復發作,嚴重時不能穿鞋襪,且常常引起手癬和體癬。
本病常以一種類型為主,或幾種類型同時存在,亦可從一型轉向另一型,如夏季表現為水皰鱗屑型,冬季則表現為角化過度型。治療不徹底是導致其遷延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足癬(尤其浸漬糜爛型)易繼發細菌感染,出現膿皰、潰瘍,甚至繼發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蜂窩織炎或丹毒炎癥反應明顯時,還可引發癬菌疹。
3.組織病理病變位于表皮及真皮淺層。常見的改變為表皮內海綿狀膿皰或水皰,真皮淺層血管周圍出現混合型炎細胞浸潤,可呈急性、亞急性乃至慢性炎癥改變。急性期:可見輕度角化過度伴角化不全,棘細胞內及細胞間水腫,常有棘層上部海綿狀膿皰或角質層內微膿腫。真皮淺層血管周圍有輕至中度的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浸潤,乳頭水腫。繼而進入亞急性期:表皮增生,真皮淺層血管增生、擴張,有少量嗜酸性粒細胞或漿細胞混雜于上述炎癥細胞間。慢性期:明顯角化過度,中度棘層肥厚,真皮淺層血管擴張,炎癥反應減輕,且以淋巴細胞為主。疣狀毛癬菌和紅色毛癬菌尚可累及毛囊,而疣狀毛癬菌所致炎癥反應劇烈,可出現中性粒細胞聚集,在臨床上即表現為集簇性毛囊炎型。
4預防和治療
4.1預防關鍵在于注意個人、家庭和集體衛生。控制傳染源,應注意及時、徹底地治療淺部真菌病;穿透氣性好的鞋襪,保持足部干燥;日常生活中,還應避免酸堿物質對手部皮膚的損傷等,做好自我保護;不共用鞋襪、浴盆、腳盆和指甲剪等生活用品,切斷傳播途徑,以免感染。經濟實用有一定的效果,實際操作起來不很方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汪世龍,未經汪世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2161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