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納米改性雙透效應彈性體材料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14882.6 | 申請日: | 2009-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858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陳罘杲;何秀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罘杲 |
| 主分類號: | C08J9/00 | 分類號: | C08J9/00;C08L71/00;C08L75/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6826 山東省日***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納米 改性 效應 彈性體 材料 制作方法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分子發泡彈性材料,尤其是一種納米改性雙透效應彈性體材料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彈性材料在家具、鞋服、飾材吸波、隔音及保溫技術等領域起著重大的作用。特別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發泡海棉彈性材料、EVA發泡材料及聚氨酯發泡材料的應用,上述彈性材料一般通過將原料一次發泡或二次發泡而制得,這種技術必須使用第一次新的原料,具有成本高,工藝復雜的不足。本發明對于上述材料的廢料、邊角料或者回收的發泡材料塊體,經過二次工藝重新制得彈性體材料,具有透氣、吸濕、隔音、吸波、保濕等功能的新材料,同時達到節約資源,并有利于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作用。
本發明中所述的納米改性雙透效應彈性體,是指通過在體系中加入不同功能的納米材料,使新制作的彈性體材料具有明顯的透氣、透水、吸濕、抗菌、除臭的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納米改性雙透效應彈性體材料制作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之一是二次彈性顆粒的制備。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之二是原料選擇配方體系及工藝設計。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之三是反應釜結構的設計。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之四是彈性體片材的工藝設計。
本發明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一種納米改性雙透效應彈性體材料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發泡高分子基質塊體材料,通過粉碎細化、納米復合、分散溶膠等工藝在聚醚混合溶劑的作用下,通過發泡、固化、成型脫模、切片復卷工藝過程而制得。其中:
一、原料選擇:
①.發泡高分子基質塊體材料:選擇聚醚發泡海棉或聚氨酯發泡材料,或上述材料的廢料、邊角料及二次回收料為優選材料。
②.混合溶劑選擇:聚醚與二氯甲烷或甲苯類物質的混合溶劑。
③.納米復合材料:選用抗菌材料、催化材料、增強材料的復合物。
④.緩釋微囊:選擇納米多孔硅載香材料。
二、按重量配制比例:
①.發泡高分子基質塊體材料20-40
②.混合溶劑60-80
③.納米復合材料10-5
④.緩釋微囊0.5-1.5
三、制作工藝:
①.粉碎細化,將發泡高分子基質塊體材料,用破碎機粉碎,細化分篩成0.5-1.5mm的不規則顆粒,要求粒度均勻一致。
②.納米復合:將制備好的納米復合材料和緩釋微囊按比例添加到粉碎細化好的高分子基質顆粒粉體中,混合均勻備用。
③.分散溶膠:將上述混合好的粉體,放入盛有聚醚混合溶劑的筒式反應釜中,以每分鐘60-120轉的轉速分散攪拌5-10分鐘停止,取出攪拌器,進行封閉自然發泡2-3小時,或者在蒸汽的作用下5-6個大氣壓發泡15-20分鐘,蒸汽溫度160-180℃,形成固型混合物。
④.成型脫模:將上述在筒式反應釜中發泡好并成型的固型混合物,從筒式反應釜中取出,自然放置20-24小時穩定。
⑤.將穩定后的固型混合物,用切片機按要求厚度進行切片、復卷即可。
所述的一種納米改性雙透效應彈性體材料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溶劑、納米復合材料、緩釋微囊的制作方法如下。其中:
一、混合溶劑的制作:
①.原料選擇及按重量比例:
a.聚醚60-70
b.甲苯20-30
②.制作方法:按上述比例將甲苯加入到盛有聚醚的容器中,攪拌均勻,備用。
二、納米復合體的制作:
①.原料選擇及按重量配制比例:
a.抗菌材料選擇鋅系納米抗菌材料40-50
b.增強材料選擇納米硅基氧化物30-40
c.催化材料選擇納米二氧化鈦30-40
②.制作方法:
按上述比例將a、b、c材料進行混合,備用。
三、緩釋微囊的制作:
①.原料選擇:
a.載體材料采用多孔二氧化硅;
b.香型材料采用溶劑型香精;
c.溶劑采用二氯甲烷或乙醇;
②.按重量配制比例:
a.多孔二氧化硅10-20
b.香精10-20
c.溶劑60-70
③.制作工藝:
a.按上述比例秤取多孔二氧化硅粉體、香精和溶劑備用。
b.將香精加入到盛有溶劑的容器中攪拌均勻備用。
c.將多孔二氧化硅放入到香精與溶劑的混合液中,攪拌后,靜止浸泡12-24小時,取出后在30-50℃的條件下干燥,球磨成粒度1000nm-2000nm粉體備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罘杲,未經陳罘杲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1488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鋼管混凝土建筑物抗震性能評估方法及應用
- 下一篇:凝料夾取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