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冷缸壓縮循環的全封閉轉子式制冷壓縮機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03154.5 | 申請日: | 2009-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492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吉阿明;童夏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童夏民;吉阿明 |
| 主分類號: | F04C29/04 | 分類號: | F04C29/04;F04C2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232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縮 循環 封閉 轉子 制冷 壓縮機 | ||
技術領域
一種蒸汽壓縮式制冷壓縮機,尤其是一種全封閉轉子式制冷壓縮機。?
技術背景?
全封閉轉子式制冷壓縮機,已被廣泛應用,但是其產業技術存在著影響效率的兩大技術故障:熱缸效應和冷害。?
電機繞組工作溫度130℃左右,有外殼輔助冷卻,而電機轉子沒有外殼輔助冷卻,工作溫度應在150℃左右,直接通過主軸傳導至汽缸內,形成強熱缸效應,壓縮放熱也形成熱缸效應,熱缸效應使汽缸壁面工作溫度上升,一方面吸氣受熱膨脹損失冷量,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強化了壓縮放熱,這就是熱缸效應的惡性循環。因此可以定義為熱缸機,電機功率轉化為排氣過熱而浪費,并且提高了壓縮機的工作溫度和冷凝負荷。?
因為設計原因,低壓側冷缸和低溫吸氣管路處于高溫高壓環境中,殼體腔內的壓縮排氣和潤滑油在接觸低于冷凝溫度的低溫物體時,壓縮排氣首先溶解于潤滑油中而稀釋潤滑油,被稀釋的潤滑油被吸入汽缸蒸發吸熱進一步降低冷缸溫度,這也是一個惡性循環過程,定義為冷害,表現為冷量損失。當回氣溫度降低時,冷害程度加劇,而只有降低回氣溫度時,才能提高蒸發器效率和輸汽的質量流量。冷害的好處是可以降低壓縮機工作溫度,減緩熱缸效應,因而其危害性易于被忽略,而冷量則是流失了。?
由于熱缸效應和冷害的雙重作用,冷量損失較大,只能獲得50%左右的冷量。?
發明內容
一種冷缸壓縮循環的全封閉轉子式制冷壓縮機(以下簡稱M1),其冷缸壓縮循環由冷缸壓縮、冷缸吸氣、油路改進、電機放熱和排氣過熱的回收利用四個主要方面構成。?
全封閉轉子式制冷壓縮機的冷缸壓縮循環由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1、在高溫、高壓的殼體內實現冷缸壓縮、冷缸吸氣的必要條件是:冷缸的建立和冷害的防止。?
a、汽缸的隔熱和冷卻:?
低壓吸氣側汽缸壁面定義為冷缸,冷缸與缸體之間有冷缸隔熱層隔熱。?
高壓排氣側汽缸壁面定義為熱缸,為排除壓縮放熱,熱缸需要冷卻,冷卻塊是配置冷卻流道的熱缸。?
冷卻塊與缸體之間有冷卻塊隔熱層隔熱。?
當冷缸隔熱層、冷卻塊隔熱層中不填充隔熱材料時,即為隔熱縫隔熱。?
冷卻塊的冷卻流道:包括分別各自連接一根冷卻導管的入口孔和出口孔,冷卻流道分布于入口孔和出口孔之間的圓弧中心線上,冷卻導管從殼體外分別引入和引出冷卻流體,冷卻導管外有隔熱層與殼體腔內物體隔熱、并與殼體隔熱和密封連接,冷卻流體為機組的分流制冷劑或其他冷卻流體。?
b、工作氣室的隔熱:?
汽缸上、下蓋的氣室壁面分別有氣室隔熱圈隔熱。氣室隔熱圈的外圓由汽缸壁面向外延伸,以覆蓋冷卻塊為限,內圓以覆蓋氣室內圓為限。?
氣室運動部件的表面隔熱:滾動轉子外圓和滑片表面有耐磨的隔熱材料隔熱。?
c、吸氣管的隔熱:?
吸氣管外壁有吸氣隔熱管與缸體和殼體隔熱。?
d、冷卻導管的隔熱:?
冷卻導管外壁有隔熱層與殼體腔內物體隔熱、有隔熱管與殼體隔熱。?
冷缸壓縮:將壓縮放熱推向被低溫冷卻的冷卻塊汽缸壁面,以抑止排氣過熱的形成而降低壓縮凈功和冷凝負荷。?
冷缸吸氣:吸氣過程中吸氣室的低溫特性,由連續低溫吸氣和熱缸低溫冷卻來保持,以充分提高吸氣的質量流量。?
2、油路的改進:?
a、汽缸上蓋主軸承孔油槽出口處連接螺紋油槽,汽缸下蓋副軸承孔油槽出口處連接螺紋油槽;主軸中心油孔在上方位置由軸塞封閉,主軸的上部油孔在主軸承孔螺紋油槽以下位置;螺紋油槽的深度控制油的循環量、增加供油壓力、提高滾動轉子上、下端面與氣室間的密封性和主軸承孔和副軸承孔的供油壓力。?
b、在彈簧右側的殼體上設U形油管通向底部浸油室,以減緩滑片高速往復運動引起的油路沖擊,避免滑片供油欠壓。?
3、電機放熱和排氣過熱的回收利用:?
包括采用對制冷劑有較強吸收性的潤滑油組成制冷劑——吸收劑工質對,在殼體腔內底部的浸油室設排氣回熱器,殼體頂部排氣管連接排氣回熱器的入口管,壓縮排氣在排氣回熱器內加熱潤滑油放熱后,從排氣回熱器的出口管引出殼體;主軸油泵的吸油嘴伸向浸油室的底部。?
附圖說明
圖1是汽缸俯視圖。?
圖2是圖1中冷卻塊8的后視圖。?
圖3是圖2沿圓弧中心線展開的剖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童夏民;吉阿明,未經童夏民;吉阿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0315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