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動輪轂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05449.1 | 申請日: | 2008-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50802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25 |
| 發明(設計)人: | 蔡貴席 | 申請(專利權)人: | 蔡旭陽 |
| 主分類號: | B60B27/04 | 分類號: | B60B27/04;B60K7/00;B62M7/12;H02K7/1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南鋒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蔚毅 |
| 地址: | 510000廣東省揭***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 輪轂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車輪技術領域,是一種包括有轂圈、電機的電動輪轂。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動輪轂,其中的電機轉軸一般與支軸串接設置在同一軸心線上,這樣就造成了轂圈的軸向厚度過大,由于車架的大小與車輪相關,往往車輪越大,轂圈的厚度也就越厚,配制的車架相應也就越大,因此不適用于較小尺寸的車架安裝。此外,由于這種結構的電動輪轂不方便在轂圈中放置多個電機,如果要加大輪轂的功率只能選取單個大尺寸的電機,大尺寸的電機又會造成轂圈的軸向厚度增大,因此這種電動輪轂在一定的厚度條件下的最大功率有限,限制了電動輪轂的整個動力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充分利用輪轂內的空間放置電機,輪轂厚度小的電動輪轂。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動輪轂,包括轂圈,轂圈的兩個端面中心設有支軸孔,支軸孔內設有支軸,支軸上設有電源線孔,所述的轂圈內設有電機,電機的電源線設置在電源線孔中,所述的支軸固定在電機外殼上且與電機軸平行,所述的轂圈內上設有轂圈齒輪,所述的轂圈齒輪可隨轂圈一起繞支軸轉動,所述的電機軸上設有與轂圈齒輪嚙合傳動的軸齒輪。
支軸沿端面中心伸出轂圈外,將支軸固定后,電機相對被固定。電源線接于電機,電機通電后電機軸上的電機軸齒輪傳動齒輪轉動,齒輪帶動轂圈一起以支軸為中心轉動。
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外殼、支軸成一體結構,使用時不轉動,而轂圈相對轉動。并且電機軸、支軸相互平行地分布在轂圈內,可減小轂圈的軸向長度,即有效減小轂圈的厚度,轂圈結構呈扁平狀。此外,在轂圈中可在支軸的側部設置多個電機,在一定的厚度條件下可加大整個電動輪轂的功率,提高電動輪轂的動力性能;多個電機的電機軸齒輪的齒數設置可設置為不同,各個電機分別單獨驅動轂圈,也可實現變檔操作,其中部分電機損壞,仍然可以工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動輪轂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立體裝配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動輪轂第一種實施方式裝配在一起去除圖1的左邊端面的內部結構視圖;
圖3為圖1裝配后的剖視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動輪轂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剖視結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動輪轂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立體裝配結構圖;
圖6為圖5裝配后的剖視結構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電動輪轂的第四種實施方式的立體裝配結構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電動輪轂第四種實施方式裝配在一起去除圖7的左邊端面的內部結構視圖;
圖9為圖7裝配后的剖視結構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電動輪轂的第五種實施方式的剖視結構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電動輪轂的第六種實施方式的立體裝配結構圖;
圖12為圖11裝配后的剖視結構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電動輪轂的第七種實施方式的立體裝配結構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電動輪轂第七種實施方式裝配在一起去除圖13的左邊端面的內部結構視圖;
圖15為圖13裝配后的剖視結構圖;
圖16為本實用新型電動輪轂的第八種實施方式的立體裝配結構圖;
圖17為圖16裝配后的剖視結構圖;
圖18為本實用新型電動輪轂的第九種實施方式的立體裝配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電動輪轂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
如圖中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轂圈1、端面2、支軸孔3、支軸4、電源線孔5、電機6、電源線7、轂圈齒輪8、軸齒輪9、軸10、棘齒11、棘爪活動槽12、棘爪13、彈簧14、油封15、進油道16、出油道17、油泵18、油管19、散熱器20、油泵輸入傳動軸21、油泵傳動齒輪22、電機軸23、支軸軸承24、彈簧孔25、輪圈26、電機軸油封27、軸孔28、單向軸承29。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蔡旭陽,未經蔡旭陽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0544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