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風能船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55334.6 | 申請日: | 2008-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43141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11 |
| 發明(設計)人: | 林婉圓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同濟大學實驗學校 |
| 主分類號: | B63H13/00 | 分類號: | B63H13/00;B63H21/17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余明偉;馮 珺 |
| 地址: | 20043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能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以風能為動力的船。
背景技術
船是一種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風帆、發動機(如蒸氣機、燃氣渦輪、柴油引擎、核子動力機組)等動力,牽、拉、推、劃或推動螺旋槳、高壓噴嘴,使能在水上移動的交通運輸工具。
現代的船通常都以燃油或燃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為動力,然而,隨著燃油和燃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一方面,該類機動船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造成的空氣污染以及廢油泄漏等問題造成的船油污染,正日益嚴重的威脅著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另一方面,由于不可再生能源的儲備有限,大量消耗燃油燃氣等能源使人類不得不面臨嚴峻的能源危機問題。為了解決能源危機問題并保護環境,開發可持續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替代燃油或燃氣作為船的動力變得由為重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現有的船的動力耗能及能源污染問題,提供一種風能船。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風能船,由風翼、蝸桿蝸輪、船舶推進器、發電機、蓄電裝置、電動機及船身組成,所述的風翼用于將風能轉化為電能,該風翼與蝸桿蝸輪相接,所述的蝸桿蝸輪與發電機相接,所述的發電機與蓄電裝置通過導線相連,所述的蓄電裝置與電動機通過導線相連,為電動機提供動力,所述的電動機與船舶推進器相連,帶動船舶推進器工作,所述的風翼、蝸桿蝸輪、發電機、蓄電裝置、電動機均放置于船身內,船舶推進器置于船身尾部下方。
該風能船行駛時風翼連動蝸桿蝸輪帶動發電機,發電機發電并將電能蓄存至蓄電裝置中,電動機連接蓄電裝置以電力驅動船舶推進器,使船行駛。
本實用新型開發了清潔能源風能替代燃油或燃氣等不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緩解能源危機及環境保護,此外,本實用新型以風力發電的方式儲存能量,能有效提高風能的使用效率,有較好的使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一詳細的描述:
參看圖1,一種風能船,包括:風翼1、蝸桿蝸輪2、發電機3、蓄電裝置4、電動機5、船舶推進器6及船身7。風翼1與蝸桿蝸輪2的一端相接,蝸桿蝸輪2的另一端與發電機3輸入端相接,發電機3輸出端與蓄電裝置4輸入端通過導線相連,蓄電裝置4的輸出端與電動機5的輸入端通過導線相連,電動機5的輸出端與船舶推進器6相接,其中,風翼1、蝸桿蝸輪2、發電機3、蓄電裝置4、電動機5均安裝于船身7內,船舶推進器6置于船身尾部下方。
其中,蓄電裝置4一般為蓄電池,船舶推進器6一般為明輪,也可為螺旋槳。在本實施例中,蓄電裝置4采用蓄電池,船舶推進器6采用明輪。
該風能船行駛時,風翼1將風能轉化為機械能,并連動蝸桿蝸輪2,蝸桿蝸輪2帶動發電機3發電,發電機3發電后將電能存儲至蓄電裝置4內,電動機5由蓄電裝置4提供動力帶動船舶推進器6,從而推進船身行駛。
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僅用于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并不構成對權利要求范圍的限制,本領域內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的其他實質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同濟大學實驗學校,未經上海同濟大學實驗學校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5533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嵌入式烹飪器具
- 下一篇:海底化學品注射系統及用于該系統的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