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的冷卻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39613.3 | 申請日: | 2008-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7845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14 |
| 發明(設計)人: | 周正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明惠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35/30 | 分類號: | H01L35/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詩瓊 |
| 地址: | 214174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半導體 溫差 發電 模塊 冷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冷卻裝置,特別是一種用于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的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車輛消耗的燃油數量巨大,但燃油中60%左右的能量沒有被有效的利用,絕大部分以廢熱的形式被排放到大氣中,造成了燃油的浪費和環境污染。目前已有針對于內燃機尾氣余熱回收的半導體溫差發電裝置發明出來,利用固體半導體材料的熱電效應進行溫差發電的原理而設計出的發動機余熱回收溫差發電裝置,其效果的好壞決定于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兩側的溫差,溫差越大,其余熱利用率越高、效果越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的冷卻裝置,旨在對內燃機尾氣余熱回收半導體溫差發電系統提供一種比較高效的冷卻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用于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的冷卻裝置,包括相互連通的金屬制成的散熱器和冷凝器,散熱器安裝在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的冷端面,冷凝器安裝位置高于散熱器,散熱器的空腔內充有冷卻液。
進一步的所述冷卻液沸點低于100℃。
進一步的所述散熱器的頂部和冷凝器頂部、散熱器底部和冷凝器底部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散熱器和冷凝器外側都布滿薄翅片。
進一步的所述散熱器和冷凝器散熱器和冷凝器內部空腔均為長方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散熱器內的冷卻液體沸點較低,利用液體相變潛熱較大的特點,散熱器可從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的冷端面吸收更多的熱量;蒸發后的蒸汽不只是在散熱器內散熱,更多的是進入到冷凝器后被冷凝成液體而散熱,克服了散熱器因面積、體積限制而散熱能力不足的問題;冷卻液循環流動,無需動力,無介質損耗、泄露,節能環保。
附圖說明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散熱器;2、冷凝器;3、導液管;4、導氣管;5、6、薄翅片;7、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的冷卻裝置,包括相互連通的散熱器1和冷凝器2,散熱器1是采用金屬材料制成的長方體,為取得更好的傳熱效果,優選銅和鋁材質,在其內部有長方形空腔,并充入冷卻液;散熱器1一側為光滑的平面,這一面貼在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7的冷端面上,另一側布滿薄翅片6,用以增加與空氣的換熱面積;散熱器1空腔的頂部通過一根導氣管4連通到冷凝器2的頂部,散熱器1空腔的底部通過一根導液管3連通到冷凝器2的底部;冷凝器2的結構與散熱器的結構相同,表面布滿薄翅片5來強化散熱,冷凝器2的安裝位置可視具體情況而定,只要保證位于散熱器1的上方即可;散熱器1空腔內的冷卻液,其特點是沸點較低,吸收半導體模塊7冷端面傳來的熱量后即可蒸發,由于蒸發后散熱器1空腔內壓力上升,蒸汽依靠壓力作用通過導氣管4進入冷凝器2的空腔,由于冷凝器2與空氣進行熱交換將蒸汽冷凝為液體,液體由于重力作用會沿著開在冷凝器2空腔底部的導液管3流回到散熱器1中,液體再重新吸收熱量而蒸發,經過這樣的循環將熱量都散發到空氣中。
本裝置利用液體相變潛熱較大的特點,可從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的冷端面吸收更多的熱量,蒸發后的蒸汽不只是在散熱器內散熱,更多的是進入到冷凝器后被冷凝成液體而散熱,克服了散熱器因面積、體積限制而散熱能力不足的問題;能夠進一步提高半導體溫差發電模塊冷熱端面的溫差,從而取得更好的利用余熱的發電效果,同時冷卻液循環流動,無需動力,無介質損耗、泄露,節能環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明惠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無錫明惠通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3961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