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進氣歧管溫度壓力傳感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99121.6 | 申請日: | 2008-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47805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18 |
| 發明(設計)人: | 陳偉;汪涌;胡彬;曾家黔;林煒劍;陳俊材;吳青波;許唐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集誠汽車電子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D41/00 | 分類號: | F02D41/00;F02D4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謝殿武 |
| 地址: | 400060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歧管 溫度 壓力 傳感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發動機用傳感器,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檢測發動機進氣歧管中空氣的溫度信息和壓力信息的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發動機進氣歧管中空氣的溫度信息和壓力信息是控制發動機噴油量所依據的重要數據,傳統的發動機,是在進氣歧管中分別安裝獨立的進氣溫度傳感器和進氣壓力傳感器,分別檢測檢測發動機進氣歧管空氣的溫度信息和壓力信息,并將該信息反饋給ECU(微控制單元),ECU以此計算發動機的進氣量,再結合發動機其它傳感器的信號計算相應的噴油量,將發動機燃燒室內的空燃比控制到最優,保證發動機燃燒室內的混合氣體充分燃燒,進而給整車提供充足的動力,提高整車的排放標準。因此,進氣溫度傳感器和進氣壓力傳感器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將直接影響發動機的工況,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缺點:兩種信號來自不同的產品,因此,有可能出現因為產品制作工藝的不同導致信號不匹配,從而導致ECU對信號的判別錯誤;此外,兩種產品分別獨立設計,將占用較多空間,對發動機結構設計造成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進氣歧管溫度壓力傳感裝置,能同時對進氣歧管中空氣的溫度和壓力進行檢測。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進氣歧管溫度壓力傳感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具有空腔,空腔內設置溫度傳感電路和壓力傳感芯片;所述殼體一側設置有與所述空腔連通的進氣管,所述進氣管的進氣口處設置有溫度感應元件,所述溫度感應元件與溫度傳感電路電連接。
進一步,所述溫度感應元件為NTC熱敏電阻;
進一步,所述壓力傳感芯片包括壓力傳感電路,所述壓力傳感電路包括四個壓力感應電阻構成的惠斯通電橋;
進一步,所述壓力傳感芯片為硅壓力傳感器芯片;
進一步,所述溫度傳感電路和壓力傳感芯片設置于同一塊電路板上;
進一步,所述壓力傳感芯片通過連接部件固定于空腔內。
現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進氣歧管溫度壓力傳感裝置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利于發動機的結構設計,由于溫度傳感信號與壓力傳感信號均可由本實用新型進氣歧管溫度壓力傳感裝置輸出,不存在信號匹配的問題,使ECU能獲得更為準確的檢測結果,將發動機燃燒室內的空燃比控制到最優;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采用NTC熱敏電阻作為溫度感應元件,其工作溫度范圍更大,測試結果更準確;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溫度傳感電路和壓力傳感芯片設置于同一塊電路板上,使本實用新型結構更簡單,同時更利于輸出相互匹配的溫度傳感信號和壓力傳感信號。
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實用新型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示出了本實用新型進氣歧管溫度壓力傳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
參見附圖,本實施例的進氣歧管溫度壓力傳感裝置包括一殼體1,所述殼體1內具有一空腔2,所述殼體1一側設置有與所述空腔2連通的進氣管6,所述進氣管6的進氣口處設置有溫度感應元件5,一電路板3通過一連接部件4固定于空腔內,所述電路板3上設置有溫度傳感電路和壓力傳感芯片,所述溫度感應元件5與溫度傳感電路電連接,所述電路板上還可設置放大電路,將溫度傳感電路和壓力傳感芯片的信號進行放大后傳輸給ECU。
最佳的,所述溫度感應元件可采用具有負溫度電阻系數的NTC(NTC:Nega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熱敏電阻,也可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其他熱敏電阻,如PT100鉑電阻;
所述壓力傳感芯片可采用硅壓力傳感器芯片或包括惠斯通電橋的壓力傳感電路等現有技術中的壓力傳感芯片,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集誠汽車電子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重慶集誠汽車電子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9912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數據發送方法和基站控制系統
- 下一篇:衰減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