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金屬殼體及其成型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306407.1 | 申請日: | 2008-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546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羅偉;羅烈超;李羽倫 | 申請(專利權)人: | 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5/04 | 分類號: | H05K5/04;B23P15/00;B21J1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09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屬 殼體 及其 成型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金屬殼體及其成型方法,尤其是關于一種應用于電子 裝置的金屬殼體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金屬殼體由于其具有強度高、硬度好、質感佳等特點,被廣泛 應用于筆記本電腦、個人數字助理(PDA)、移動電話等便攜式電子裝置中。
一種常見的金屬殼體的制備方法一般包括如下步驟:
拉深成型,即將一金屬板材拉深成型為一殼體工件。該工件包括一個底 壁及沿底壁邊緣向遠離底壁的方向延伸的折彎部。
鐓粗成型,使用模具對工件的折彎部進行鐓粗處理,使折彎部的厚度大 于底壁的厚度,并為后續的銑削加工留出足夠的尺寸余量。鐓粗時,鐓刀的 刀刃一般與折彎部的延伸方向垂直。
銑削成型,使用數控機床將該工件的折彎部加工成所需形狀,以形成金 屬殼體。
請參閱圖1,在對使用上述方法成型的金屬殼體的折彎部進行金相分析 時發現,折彎部內部金屬晶粒流動方向較為混亂,且在圖1中A、B兩個區 域形成了兩個較大的褶皺。這兩個褶皺的中心處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微裂紋。 這些微裂紋導致折彎部強度不高,在進行銑削加工時容易破碎,甚至發生整 塊折彎部從底壁上脫落的情況,嚴重影響產品質量。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強度較高、內部微裂紋較少的金屬殼體 及上述金屬殼體的成型方法。
一種金屬殼體,其包括底壁及沿底壁邊緣向一側延伸的折彎部。折彎部 經過鐓粗處理且其縱向切面的金相圖顯示該折彎部有且僅有一條因金屬晶 粒受擠壓形成的褶皺。
一種金屬殼體成型方法,其包括:提供一金屬板;拉深成型,將該金屬 板拉深成具有底壁和折彎部的工件,該折彎部具有一受力端面;鐓粗成型, 使用模具對工件的折彎部進行鐓粗處理,模具包括鐓刀,鐓刀相對工件沿折 彎部延伸方向運動,鐓刀包括刀刃,刀刃所在平面和折彎部的受力端面其中 至少一與折彎部延伸方向所成角度為55度至65度;及銑削成型,將折彎部 加工成所需形狀,以形成金屬殼體。
鐓粗成型時,折彎部所受到的來自鐓刀的推力可分解為沿折彎部延伸方 向的第一分力和與折彎部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二分力。在第二分力的作用下, 折彎部內部金屬晶粒被引導主要朝一個方向平滑、有序地流動,因此只在某 一特定部位產生單一褶皺。實驗證明,使用該成型方法加工出的金屬殼體的 折彎部內部微裂紋較少,強度較高。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金屬殼體的鐓粗折彎部縱向切面的金相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金屬殼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圖2所示金屬殼體沿III-III線的局部剖視圖。
圖4是圖2所示金屬殼體的鐓粗折彎部縱向切面的金相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所采用的模具和一種待加工殼體工件的剖視圖。
圖6是圖5所示VI部的放大圖。
圖7是圖5所示模具合模時的剖視圖。
圖8是圖7所示VIII部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的金屬殼體及其成型方法作進一步 的詳細說明。
請同時參閱圖2和圖3,本實施例的金屬殼體10為筆記本電腦殼體,其 包括一個近似矩形的底壁11及沿底壁11邊緣向一側延伸的四個折彎部12。 該金屬殼體10為鋁合金制成,四個折彎部12順次連接,并與底壁11共同 形成一個具有開口的腔體(未標示)。當折彎部12的厚度為T,底壁11的厚 度為K時,則滿足以下關系:1<T/K≤1.76。折彎部12包括一受力端面121, 其與折彎部12的延伸方向122形成一傾斜角C。傾斜角C的范圍在55度至 65度之間。本實施例中,傾斜角C為60度。可以理解,金屬殼體10的底 壁11也可為三角形、五邊形、六邊形等,此時折彎部12的數量與底壁11 的邊數相對應。
請參閱圖4,所示為在21±5℃的溫度及40~80%RH的濕度條件下,使 用金相顯微鏡拍攝的工件10的折彎部12縱向切面的放大倍數為50倍的金 相圖。由圖4可知,折彎部12有且僅有一條因金屬晶粒受擠壓形成的褶皺。 另外,與圖1相比,折彎部12內部金屬晶粒流動方向較為平滑、有序,A 區域的微裂紋長度變短,B區域的微裂紋基本消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30640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路板固定結構
- 下一篇:一種多載波小區中實現主載波恢復的方法和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