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照明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304413.3 | 申請日: | 2008-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724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17 |
| 發明(設計)人: | 林宗瑜 | 申請(專利權)人: | 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L4/00 | 分類號: | F21L4/00;F21V7/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09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照明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照明技術,尤其涉及一種照明裝置以及用于該照明裝置的導光頭蓋。
背景技術
隨著照明技術的發展,適合各種場合使用的照明設備被開發出來,如家居照明用的日光 燈、臺燈,野外照明用的手電筒、登山頭燈,特殊照明場合使用的手術聚光燈、汽車頭燈等 ,具體可參閱Michael?S.Shur等人在Proceedings?of?the?IEEE,Vol.93,No.10(2005年 10月)中發表的“Solid-State?Lighting:Toward?Superior?Illumination”一文。
然而,傳統的照明燈具,例如手電筒,其一般為一個光源對應一個導光頭蓋,在投射光 線時,僅具有單一的方向,因而,必須轉動整個手電筒,使手電筒光源的光線對準要照射的 物體才能照亮該物體。在修理機臺或尋找狹縫中的物體時,往往存在外界光線無法直接照射 到的死角,需要使用手電筒輔助照明,但是,一般的手電筒的投射光線較為發散,光線無法 集中投射到某一具體角落或縫隙,導致人眼無法看清楚該物體。這樣,就會使得照明燈具的 應用范圍受到限制,從而在不同的照明環境下必須使用不同類型的照明燈具,這樣就需要準 備各種各樣的照明燈具,而其使用頻率較低,造成不必要的閑置和浪費。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適應多種照明環境,可改變投射光線的形狀與方向的照明 裝置。
發明內容
下面將以具體實施例說明一種照明裝置以及用于該照明裝置的導光頭蓋。
一種照明裝置,包括本體、發光體以及導光頭蓋。所述導光頭蓋設置于本體,導光頭蓋 具有出光部。所述本體或導光頭蓋設置有第一反射部,所述發光體位于第一反射部與出光部 之間,第一反射部具有與所述發光體及出光部相對的第一反射面。所述導光頭蓋包括第二反 射部,第二反射部與發光體相對且與出光部相鄰,第二反射部具有與發光體相對的第二反射 面。所述第二反射面與第一反射面的夾角為銳角。
一種導光頭蓋,具有出光部、第一反射部與第二反射部,出光部位于導光頭蓋的一端, 第一反射部位于與出光部相對的另一端,第一反射部具有與出光部相對的第一反射面,第二 反射部位于第一反射部與出光部之間,第二反射部具有與出光部相鄰的第二反射面,第二反 射面與第一反射面的夾角為銳角。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方案的照明裝置具有如下優點:首先,其利用第一反射部的第 一反射面將發光體照射到其表面的光線更多地反射到導光頭蓋的出光部,提高了光線的利用 效率;其次,其利用與第一反射面成銳角夾角的第二反射面將發光體發出的光線以及經第一 反射面反射到其表面的光線反射到導光頭蓋的出光部,提高光線的利用效率,并改變光線的 出射方向與范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照明裝置的分解圖。
圖2是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照明裝置的組合圖。
圖3是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照明裝置的導光頭蓋的剖視圖。
圖4是本技術方案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照明裝置的剖視圖。
圖5是本技術方案第三實施例提供的照明裝置的導光頭蓋的剖視圖。
圖6是本技術方案第四實施例提供的照明裝置的導光頭蓋的剖視圖。
圖7是本技術方案第五實施例提供的照明裝置的導光頭蓋的剖視圖。
圖8是本技術方案第六實施例提供的照明裝置的導光頭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與多個實施例對本技術方案的照明裝置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3,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照明裝置100,包括本體10、發光 體20以及導光頭蓋30。所述導光頭蓋30固定于本體10,所述發光體20固定于導光頭蓋30,所 述導光頭蓋30用于引導發光體20發出的光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30441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含氟羧酸酯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加氫甲酰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