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照明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304413.3 | 申請日: | 2008-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724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17 |
| 發明(設計)人: | 林宗瑜 | 申請(專利權)人: | 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L4/00 | 分類號: | F21L4/00;F21V7/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09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照明 裝置 | ||
1.一種照明裝置,包括本體、發光體以及導光頭蓋,所述導光頭蓋設置于本 體,導光頭蓋具有出光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或導光頭蓋設置有第一反 射部,所述發光體位于第一反射部與出光部之間,第一反射部具有與所述發 光體及出光部相對的第一反射面,所述導光頭蓋包括第二反射部,第二反射 部與發光體相對且與出光部相鄰,第二反射部具有與發光體相對的第二反射 面,所述第二反射面與第一反射面的夾角為銳角,所述導光頭蓋還具有第三 反射部,第三反射部與所述第一反射部垂直設置,第三反射部具有與所述發 光體及第二反射面相對的第三反射面,第三反射面與第二反射面連接處的夾 角為鈍角,所述出光部為由第二反射部與第三反射部圍合形成的狹縫區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面與第一反射 面的夾角介于25°~75°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反射部位于第一反 射部與出光部之間且與第二反射部相對。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反射面為弧形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設置有第一透鏡, 所述第一透鏡用于發散或匯聚光線。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鏡與發光體之間 設置有第二透鏡,第二透鏡用于匯聚光線。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一端的表面設有卡 合槽,所述卡合槽包括沿與其軸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滑動部和偏離滑動部延 伸的卡合部,所述導光頭蓋具有與所述卡合部相配合的卡合塊,所述卡合塊 經由滑動部進入到卡合部內并與卡合部卡緊配合,以使導光頭蓋固定于本 體。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一端的表面設有第 一電極與第二電極,所述發光體靠近本體的一側設有與第一電極相對應的第 三電極以及與第二電極相對應的第四電極。
9.一種導光頭蓋,其具有出光部,所述出光部位于導光頭蓋的一端,其特征 在于,所述導光頭蓋還具有第一反射部與第二反射部,第一反射部位于與出 光部相對的另一端,第一反射部具有與所述出光部相對的第一反射面,第二 反射部與出光部相鄰,第二反射部具有與第一反射面相對的第二反射面,第 二反射面與第一反射面的夾角為銳角,所述導光頭蓋還具有第三反射部,第 三反射部與所述第一反射部垂直設置,第三反射部具有與所述發光體及第二 反射面相對的第三反射面,第三反射面與第二反射面連接處的夾角為鈍角, 所述出光部為由第二反射部與第三反射部圍合形成的狹縫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30441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含氟羧酸酯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加氫甲酰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