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管端擠壓成型機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239807.5 | 申請日: | 2008-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455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吳定安;虞明星;沈嵐;白秉仁;李淑民;王東鋒;韓小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賀樂斯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C23/02 | 分類號: | B21C23/02;B21C23/21;B21C26/00;B21C31/00;B21C25/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胡婉明 |
| 地址: | 300451 ***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擠壓 成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管線連接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管端擠壓成型機。
背景技術
在石油、石化、船舶、鉆井、工程機械等技術領域中,管線是其非常重 要的組成部分,比如在這些技術領域工程中涉及的水、氣、油等等,都是通 過管線的連接而傳送到相關的設備和部件中。
目前管線的連接,通常包括焊接和非焊接兩種連接方式。對于管徑小于 50mm的管線,焊接方式通常應用在壓力較低,對管線的清潔度要求不是非常 高的場合,而對于壓力和清潔度有較高要求的應用領域,如液壓系統中,通 常采用的是卡套式管接件連接方式和焊接連接技術。
焊接連接一般采用環縫焊接,容易產生焊渣,操作時污染環境,勞動條 件差,不安全。卡套式管接件的連接方式,要求卡環和鋼管是過盈連接,因 此對鋼管的材料特性、外徑和圓度尺寸要求較高,同樣對卡環的尺寸、熱處 理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管線和卡環相互不匹配, 造成泄漏的情況;另外,卡環通常只能一次性使用,使維修、維護成本增加; 再有,卡環管件連接的失效方式是噴射的形式,當應用在壓力場合,如液壓 系統中,會造成大量液壓油外泄。
為此,國外在80年代開始研究和發展管端擠壓成型的技術,即在管線的 端面擠壓出與卡環相似的形狀,取代卡環,并與管接件配合連接管線。由于 是在管線的端面形成擠壓成型,因此在連接時,端口增設屋頂狀的O字形氟 橡膠,這樣,不僅可以多次拆卸,同時軟硬密封組合連接,能夠徹底實現無 泄漏,大大提高管線連接的可靠性。采用該項技術的最關鍵部分就是將管線 擠壓成型的技術,因此需要設計能夠將管線端部擠壓成卡環形狀,用于管件 連接的設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產品存在的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管端 擠壓成型機,可以通過冷擠壓方法,在管端擠壓成所需要的特定形狀,實現 管線的擠壓成型連接;其結構設計合理,能夠適用多種尺寸管線管端擠壓成 型,管端受壓均勻,成型加工質量好,性能安全可靠,運行平穩且噪音小, 工作效率高,便于任何場合的管線擠壓成型作業。
本發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管端擠壓成型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2、液壓機構、電控制機 構、復合式油缸1、增壓油缸6、模具以及機頭7;該液壓機構、電控制機構 及增壓油缸6設置在機架2內,該復合式油缸1、模具及機頭7設置在機架2 的面板27上,模具位于機頭7內且與復合式油缸1連接;該電控制機構分別 與液壓機構和增壓油缸6連接;該液壓機構通過液壓油管與增壓油缸6連接, 并通過回油管與復合式油缸1連接,復合式油缸1與增加油缸6通過液壓油 管連接。
前述的管端擠壓成型機,其中機架2包括框架21、工具放置臺26、面板 27、輪子、具有鎖柄212的抽屜211和推把手22;該工具放置臺26和面板 27通過螺栓固定在框架21頂部,該抽屜211通過導軌固定在框架21一側面, 該推把手22通過螺栓固定在機架2的另一側面,該輪子通過螺栓固定框架21 底部;且該輪子為四個,其中兩個為固定輪子23,兩個為萬向輪子24;該面 板27上設有用于固定復合式油缸1的固定座25。
前述的管端擠壓成型機,其中液壓機構包括電機4、油泵5、油箱51和 控制閥塊;該電機4和油泵5固定在油箱51上部,且電機4通過連軸器與油 泵5相連接固定,該連軸器一端鑲套在電機4輸出軸上,另一端鑲套在油泵5 傳動軸上;閥塊52固定在油箱51側部,控制閥53設在閥塊52上構成控制 閥塊,控制閥53與電控制機構連接而控制油泵5動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賀樂斯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賀樂斯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23980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