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靈敏度檢測肺炎支原體的靶序列及試劑盒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201637.1 | 申請日: | 2008-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605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沈維祥;吳大治;夏懿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復星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 | 分類號: | C12Q1/68;C12Q1/04;C12N15/31;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01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靈敏度 檢測 肺炎 支原體 序列 試劑盒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生物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聚合酶鏈式反應擴增P1細胞粘附蛋白基因(P1?Cytadhesin?Gene)的重復序列,從而高靈敏度特異檢測臨床樣本肺炎支原體的方法,以及利用該方法獲得的實時熒光PCR檢測試劑盒。
背景技術
支原體肺炎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在肺炎中,支原體肺炎約占15%~20%,并且導致多種并發癥,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肺炎支原體廣泛存在,無地區性差別,平時散發,支原體肺炎每4~5年有1次流行。發病季節不明顯,寒冷季節發病率較高,占住院肺炎的10%~20%,流行期間可占30%。肺炎支原體的感染可發生在不同年齡的小兒,在年長兒多見,在新生兒中報道不多。蔣巍等報道了新生兒感染14例,認為孕婦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經宮內或產道可感染胎兒和新生兒,是引起早產、新生兒低體重、新生兒肺炎和中樞感染的主要原因。肺炎支原體的感染率有逐年增多的趨勢。支原體感染的臨床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哮喘、氣促、胸悶、胸痛及不同程度的發熱和驚厥等。
肺炎支原體感染也可導致一系列呼吸系統外疾病,可引起支原體血癥,直接侵犯各系統、組織引起病變。國外報道,從肺炎支原體呼吸道感染的病例血液中直接分離出肺炎支原體,提示肺炎支原體可進入血液,存在呼吸系統以外的部位增殖的可能性。支原體感染引起的肺外并發癥常累及心血管系統、血液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皮膚及肝腎器官。國外報道,皮疹發生率為25%,皮疹形態可為紅色斑丘疹、麻疹樣或猩紅熱樣皮疹,也可有水皰、大皰性疹,7%為中樞神經系統損害,以支原體腦炎多見,可并發心肌炎、心包炎甚至心力衰竭,發生率4%-5%,泌尿系統可出現蛋白尿、血尿和腎功能衰竭。發病機制除直接侵襲、毒紊作用外,目前傾向于免疫損傷。
石蕙文等報道支原體肺炎并發一過性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1例,其原因可能與感染直接抑制紅細胞DNA合成或免疫紊亂有關。支原體肺炎造成溶血多為自身免疫性溶血,隨著支原體肺炎的好轉,患兒紅細胞系造血恢復,預后良好。
可見,要消滅肺炎支原體需要多方努力,如發展快速診斷方法、研制新藥、進行分子機制研究和疫苗研究等,其中發展快速診斷方法最為緊迫。目前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冷凝聚試驗、間接血凝抑制試驗、補體結合試驗、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聚合酶鏈反應(PCR)。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有病原體培養、多種特異性血清學檢查,近年又有基因探針及DNA、PCR方法。而冷凝聚試驗、間接血凝抑制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及肺炎支原體的培養由于特異性差、敏感性低等問題在臨床應用價值受限。冷凝聚試驗、支原體抗體測定時兩者的高峰出現晚,多在2~4周,并與患者年齡、免疫功能、感染輕重、病程的長短有密切關系。肺炎支原體感染后血清冷凝聚抗體陽性者,僅僅占45%~75%。嬰幼兒由于免疫系統發育未完善,部分免疫功能低下,在肺炎支原體感染時抗體產生不足,從而影響檢出率,咽拭培養分離肺炎支原體,對于一些血清學不能診斷肺炎支原體的患兒,可提高檢出陽性率。LISA方法測定特異性MP-IgA,其陽性率達56.01%;用顆粒凝聚法測定的MP-IgM,其陽性率達60.81%。目前國內外一致認為MP-IgM、MP-IgG等特異性抗體測定是臨床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較為可靠的指標之一。Granstorm認為,測定MP-IgA抗體比MP-IgM更有價值。其原因是MP-IgM抗體的產生可因漿細胞受非相關抗原(如呼吸道病毒等)刺激后出現非特異反應,而MP-IgA的產生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在MP-IgA陽性的基礎上,MP-IgM的進一步的上升或下降可以提示有無支原體感染的可能。
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熒光定量PCR(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FQ-PCR)技術以其靈敏度高,特異性好,速度快等優點在基因表達水平分析、病原體的定性檢測和定量檢測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已經成為當前病毒核酸定量的主要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復星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復星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20163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積分兌換系統、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森林防火預警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