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鞍乘型燃料電池車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85876.5 | 申請日: | 2008-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7465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01 |
| 發明(設計)人: | 堀井義之;幕田洋平;小板橋圭介;伊東理基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J39/00 | 分類號: | B62J39/00;B60K1/04;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孫紀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鞍乘型 燃料電池 | ||
相關申請的交叉參考
根據35U.S.C.§119,本申請要求2007年3月30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o.2007-094250、No.2007-094246、和No.2007-094248的優先權,這些申請在此通過引用全文并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鞍乘型燃料電池車(或稱為鞍乘型燃料電池動力車),尤其涉及一種可以減少車的總長度同時在車體前后方向上保持適當的重力平衡的鞍乘型燃料電池車。所述燃料電池車具有可以提高將反應氣體供給到燃料電池的效率的構造,從而在沒有擴大增壓器的情況下充足的反應氣體可以被吸進燃料電池,并且可以確定地檢測出從儲氫裝置的任何部分和每個氫通道的氫泄漏。
背景技術
傳統地,已知通過氫與氧之間的化學反應產生電能的燃料電池安裝在燃料電池車上并且由燃料電池供給的電力驅動燃料電池車行駛。在所述車中,考慮到車主體前后方向上的重力平衡,在很多情況下將占據了車重量的很大比例的燃料電池布置在重量主體中心的附近。
公開待審的日本專利No.2005-112094中披露了一種燃料電池摩托車,其中燃料電池布置在所述車體的下部并且大體上在車體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上。
然而,根據在公開待審的日本專利No.2005-112094中披露的技術,燃料電池的縱向方向設置在車體前后方向上,從而可擺動地支撐擺臂的樞轉軸很難適當位于相對于燃料電池的后端部分的前側。由此在確保充足擺臂長度的同時,很難應用通過縮短輪距達到減少整個車體長度的技術。
另外,已知通過氫氧之間的化學反應發電的燃料電池安裝在傳統燃料電池車上并且通過燃料電池供給的電力驅動傳統燃料電池車行駛。在被供給有含氫燃料氣體和含氧反應氣體的固體聚合物膜型燃料電池中,因為由于重力在發電期間產生的反應產物水流到燃料電池的下側,燃料氣體和反應氣體的進氣孔優選地設置在所述燃料電池的上側。
公開待審的日本專利No.2005-112094披露了基于應用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irect?methanol?type?fuel?cell)的一種燃料電池車的構造,其中反應氣體供給口設置在所述燃料電池的上側。
作為一種用于給燃料電池供給更大量的反應氣體的技術,預期可以提高增壓器將所述反應氣體供給到燃料電池的能力。從這點上看,迄今為止已經通過擴大增壓器解決上述問題。然而,對于一種通過在沒有擴大增壓器的情況下提高將反應氣體供給到燃料電池的效率從而可以供給用于發電反應的足夠反應氣體的構造,還可以形成發明。在公開待審的日本專利No.2005-112094中沒有研究這種構造。
更進一步,已知通過氫氧之間的化學反應發電的燃料電池安裝在傳統燃料電池車上并且通過燃料電池供給的電力驅動傳統燃料電池車行駛。對于所述燃料電池車,公開了一種其內安裝了用于檢測例如氫氣瓶的氫氣存儲裝置的任何部分和每個氫氣通道的氫氣泄漏的氫氣傳感器的構造。
公開待審的日本專利No.2003-291849披露了一種具有與外部空氣隔離的室的燃料電池車的構造,其中氫氣傳感器安裝在構成所述室的天花板部的室頂板的最高位置上,由此可以有效地識別氫氣(比空氣輕)滲透到所述室內。
然而,公開待審的日本專利No.2003-291849對沒有室的摩托車和三輪車鞍乘型燃料電池車的構造幾乎沒有做出研究,其中可以檢測出從氫氣存儲裝置的任何部分和每個氫氣通道泄漏的氫氣。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面提到在先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鞍乘型燃料電池車,在所述鞍乘型燃料電池車中,在維持在車體前后方向上的適當重力平衡的同時可以減少整個車體長度。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一種構造的鞍乘型燃料電池車,所述構造可以提高給電池供給反應氣體的效率并且在沒有擴大增壓器的情況下可以使充足量的反應氣體進入到所述燃料電池中。本發明的又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一種構造的鞍乘型燃料電池車,在所述構造中可以確切地檢測出氫氣存儲裝置的任何部分和每個氫氣通道的氫氣泄漏。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通過燃料電池供給的電力驅動鞍乘型燃料電池車行駛。所述鞍乘型燃料電池車包括用于可擺動支撐擺臂在車體框架上的樞轉軸,安裝到所述擺臂上的后輪,和用于坐駕駛員的座。所述燃料電池形成為大體上長方體形狀,并且所述燃料電池從其縱向方向在豎直方向上的狀態變成朝向車體后側傾斜的狀態布置在所述座的下側。所述樞轉軸布置在范圍內,所述范圍限定在位于所述燃料電池的側視矩形的后端的頂點的前側并且限定在位于所述燃料電池的側視矩形的下端的頂點的后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8587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蒽醌類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化合物
- 下一篇:多媒體書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