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磁盤裝置及頭滑動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85096.0 | 申請日: | 2008-03-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680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7 |
| 發明(設計)人: | 市原順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士通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11B5/60 | 分類號: | G11B5/60;G11B21/2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億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趙淑萍 |
| 地址: | 日本神***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磁盤 裝置 滑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通過在旋轉磁盤上懸浮的磁頭來對磁盤軌道上的數據進行讀取/寫入操作的磁盤裝置及頭滑動器,具體涉及用于使由非連續介質形成的磁盤的懸浮量穩定的磁盤裝置及頭滑動器。
背景技術
近些年來,為了提高磁盤的記錄密度,發展出了形成在磁盤表面上的用于分隔軌道的物理不平坦部分的非連續介質。
圖11示出了非連續介質的平面圖。圖12示出了常規頭滑動器的說明視圖。此外,圖13示出了常規頭滑動器的空氣承載表面的說明視圖。
如圖11所示,具有非連續軌道的介質10混同地包括用于記錄并復制普通信息的數據區12以及具有預記先錄的頭定位用伺服信息的伺服區11等。
因為功能上的差異,區別性地在介質10的表面上形成兩個區的表面形狀(諸如槽狀)。數據區12具有沿周向方向加工的各個槽12a,以用于分隔各個軌道12b。伺服區11具有寬度B,并包括伺服信息記錄區域11b,每個伺服信息記錄區域11b均被沿介質的徑向形成的各個槽11a分隔。
伺服信息包含記錄在由槽11a分隔的各個伺服信息記錄區域11b中的格雷(Gray)碼(表示軌道號)、時機控制用前同步碼(preamble)等、以及位置信息。對于沿介質10的周向形成的每個軌道,當在介質的徑向方向上觀察時,伺服信息均形成在相同位置。因此,在伺服區11中,槽11a形成在徑向方向上,以防止干擾伺服信息。
由此,因為對于兩個區域11與12,介質10的表面結構不同,故各個區域11與12的介質10的表面上的流體阻力也不同。因此,當頭滑動器在伺服區11上懸浮時與當頭滑動器在數據區12上懸浮時,懸浮的頭滑動器(其安裝有用于信息記錄/復制的頭)的懸浮量會產生變化。
如圖12所示,頭滑動器20面對介質10的表面,并利用介質10運動產生的流體空氣壓力而懸浮。隨著近些年來對記錄密度的提高,懸浮量為10納米量級。在頭滑動器20的側面上,設置電磁轉換器件(讀取/寫入器件)24。在圖12中,頭滑動器20的左端是流體空氣流入端,而其右端是流出端。
頭滑動器20不僅使電磁轉換器件24在介質10上懸浮,還對其懸浮姿態進行控制。為此,如圖13所示,在流入端一側設置具有相對較大面積的前墊21,并在流出端一側設置具有與電磁轉換器件24的寬度W相同尺寸的后墊23。
因為前墊21與后墊23的面積差異,使得頭滑動器20以流出端一側(電磁轉換器件24一側)比流入端一側更加接近介質10的方式懸浮。換言之,在較遠的流出端邊緣E處懸浮間隙變為最小。在前墊21與后墊23之間,在承載表面的上端及下端兩者附近設置一對中部墊22,以對頭滑動器20在軌道橫向方向上的姿態進行控制。
圖12示出了圖13所示后墊23的剖視圖。在滑動器基體20上設置由雙層膜形成的后墊23。在圖12中,所示出的其層結構是臺階式的。
圖14示出了當頭滑動器20在具有圖11及12所示的非平坦表面槽結構的介質10上懸浮時對懸浮量的示意性測量結果。在此,形成在介質10的表面上的槽的深度統一為15nm(納米)。在圖14中,橫軸表示時間(運動位置),而縱軸表示浮動量。如圖14所示,頭滑動器20初始約10nm的懸浮量突然改變了約5nm。
當頭滑動器20的較遠流出端部上的墊23經過伺服區11時,因為在伺服區11的表面上產生的流體阻力的變化造成壓力的變化而導致了上述現象。當懸浮量產生上述較大的變化時,電磁轉換器件24的復制信號的信號電平就會發生改變,由此導致諸如不能復制信息或不能精確記錄信息的不便。
為了防止上述現象,在現有技術中,提出通過使頭滑動器20的長度L比伺服區11的寬度B更長來防止在伺服區11中懸浮量的改變(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
此外,在其他現有技術中,已經提出通過對頭滑動器20的總墊面積與介質10位于墊正下方的凸出部分的總面積的比率進行優化來防止懸浮量的改變(例如,參見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號Hei-5-81808
[專利文獻2]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號2005-50482
但是,根據第一種現有技術,當允許較大的懸浮量時,該方法可有效地減小相對于較大懸浮量的變化寬度,然而,當懸浮量較小時,相對變化寬度變大,由此難以抑制懸浮量的改變。
此外,根據第二種現有技術,如專利文獻1的圖5所示,當懸浮量相對較大時(例如,20nm),該方法可有效地相對減小變化寬度,然而,當懸浮量較小時(例如,10nm),相對變化寬度變大,由此難以抑制懸浮量的改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士通株式會社,未經富士通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8509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