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脂肽生物破乳劑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56543.X | 申請日: | 2008-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15578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09 |
| 發明(設計)人: | 李正要;宋存義;汪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P1/02 | 分類號: | C12P1/02;B01D17/05;C12R1/7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乳劑 制備 方法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領域,涉及一種脂肽生物破乳劑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冶金企業在軋鋼過程中為了消除產生的熱變形,需采用乳化液進行冷卻和潤滑。乳化液在循環使用過程中,因水分受熱蒸發,使得含鹽量增加,穩定性降低,也會因氧化或細菌作用而變質。所以一方面要連續排出部分老的乳化液,另一方面在使用2~3個月后要全部更新,由此產生了大量較難處理的廢乳化液。金屬清洗和機加工過程中也產生大量的廢乳化液。由于廢乳化液中的油在乳化劑的作用下高度分散處于乳化狀態,所以比分散的油污更難清除,而且許多乳化劑有致癌作用,如果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水體,其危害性甚為嚴重。
水包油乳化液處理的關鍵是破乳除油。國內外破乳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物理方法如電解處理法、氣浮法、高梯度磁分離法和超濾法等;化學方法如酸化法、鹽析法、凝聚法和破乳劑法等。
國內水包油乳化液常用的處理方法仍是破乳劑法。破乳劑法是通過加入破乳劑,對廢乳化液進行破乳除油,優點是一次性投資小,但篩選高效、綠色的破乳劑是關鍵。現在工業上應用的破乳劑主要是以鋁鹽或鐵鹽為主的聚合物,存在的共同缺點是破乳劑加入量大,產生大量難以脫水的氫氧化物污泥,長時間使用易造成鋁金屬累積而對環境造成污染。
生物破乳劑與化學破乳劑相比,具有以下優勢:應用范圍廣,可生物降解,不易造成污染。生物破乳劑的破乳機理是:有些微生物在其生長代謝過程中能夠產生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質,這些表面活性物質被稱為生物表面活性劑,它們的分子量小,具有好的表面活性,較容易滲透到水油界面,插入水油表面乳化劑的空隙或部分替代乳化劑,從而使界面膜不穩定,實現破乳;另外它還會修飾菌體細胞表面和固體粒子,改變其潤濕性,使其適于破乳。
最早關于生物破乳的報道是1982年Cairns等發現微生物細胞培養液具有破乳作用。隨后,一些研究者(1984年Gray等,1987年Kosaric等,1993年Gerson,1996年Stewart等,1999年Madhusweta?Das,2000年Shin?Hye?Park等,2002年NalinaNadarajah等,2004年韋良霞和馮志強等)針對油包水乳化液報道了不同菌種的破乳能力。目前為止,針對水包油乳化液生物破乳的報道很少,僅苗芳(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1,3)、楊志生(化學工業與工程,2004,1)、郭繼香(精細化工,2005,22)和李大平(CN?1618952A)等研究了模型乳化液和油田采出水的生物破乳,存在的問題是破乳效率低,破乳速度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要解決鋁鹽或鐵鹽為主的聚合物破乳劑加入量大,產生大量難以脫水的氫氧化物污泥,長時間使用易造成鋁金屬累積而對環境造成污染;而現有生物破乳劑破乳效率低,破乳速度慢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脂肽生物破乳劑,應用于水包油乳化液破乳,使其油、水分離,它是利用微生物產生的脂肽表面活性劑達到破乳目的,即將含脂肽的微生物發酵全培養液直接與水包油乳化液混和攪拌實現破乳。
一種脂肽生物破乳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40~80mL濃度為1~3×108個/mL的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tropicalis)LM菌株接入以蔗糖或葡萄糖為主要原料的2000~3000mL培養基中,溫度20~35℃、轉速200~400r/min、通風條件下培養26~48h,即制得脂肽生物破乳劑全培養液。
培養基包括(質量比):
NH4Cl:0.5~1%;
K2HPO4:0.5~1.5%;
MgSO4:0.01~0.05%;
CaCl2:0.01~0.05%;
蔗糖或葡萄糖:1~5%;其余為水。
pH:6.0~8.0。
將該全培養液與水包油乳化液以1~2∶8~10的體積比混和并機械攪拌5~8min,破乳率達到95~9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科技大學,未經北京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654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控制用戶使用代理上網的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無線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