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碳化硅二次外延結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054651.3 | 申請日: | 2008-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4689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楊霏;潘宏菽;陳昊;馮震;呂云安;齊國虎;張志國;馮志紅;蔡樹軍;楊克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1L29/24 | 分類號: | H01L29/24;H01L21/336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國為知識產(chǎn)權事務所 | 代理人: | 米文智 |
| 地址: | 050051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碳化硅 二次 外延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碳化硅二次外延結構,尤其是一種可縮短工藝流程、提高 碳化硅器件性能的碳化硅二次外延結構。
背景技術
碳化硅材料作為第三代半導體代表材料之一,與以硅為代表的第一代半導 體元素材料以及以砷化鎵為代表的第二代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相比,碳化硅具有 寬帶隙、高臨界擊穿電場、高載流子飽和漂移速度、高熱導率等特點。具體而 言,以4H-SiC為例,在300K(27℃)下,碳化硅的禁帶寬度為3.2eV,遠遠寬 于硅的1.12eV以及砷化鎵的1.43eV。這樣,碳化硅微電子器件的工作溫度 可以達到400℃甚至于600℃以上,而硅器件與砷化鎵器件的工作溫度分別不過 170℃和150℃;同時由于禁帶寬度大,碳化硅在抗輻射要求極高的抗核加固工 程以及核反應堆等環(huán)境得到廣泛的應用。碳化硅的臨界雪崩擊穿場強為 2200kV/cm,而硅和砷化鎵分別為300和400kV/cm,碳化硅的熱導率高達 4.9J·K·cm,甚至優(yōu)于金屬銅,而硅的熱導率為1.5J·K·cm,砷化鎵的僅為 0.46J·K·cm,這使得碳化硅器件的功率密度遠遠超過其他材料。碳化硅飽 和載流子漂移速度為硅的兩倍,對于短溝道器件來說,這意味著更高的工作頻 率。因此,在高溫、高頻、大功率以及抗輻射等方面,碳化硅基器件具有巨大 的應用潛力。目前,電子元器件以及電子電路,尤其是軍用微波通訊電子器件, 在高頻、高溫、高壓、大功率條件下正常服役的要求,使得碳化硅基器件取代 硅和砷化鎵器件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但是碳化硅器件制備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以下問題:
1、碳化硅中離子注入深度淺,注入離子的激活率非常低,注入效率低,這 使得這一半導體制備中常見的重要工藝難以應用。
2、器件加工工藝沒有實用的濕法腐蝕工藝,只能夠采用干法刻蝕工藝。
這樣,在非平面結構器件中的肖特基接觸以及pn結的制備、器件與外部連 接的歐姆接觸的制備都非常困難,同時導致以下問題:
1、干法刻蝕會造成損傷,導致對于器件性能至關重要的載流子遷移率下降, 晶體結晶質量下降,材料特性退化,最終影響器件性能。
2、增加了工藝流程長度,導致最終成品率下降。
3、增加了設備成本以及工藝成本。
在制造SiC?MESFET(碳化硅金屬場效應管)過程中,為了得到比較低的接 觸電阻,通常在有源區(qū)上部生長蓋帽層,即一層高摻雜的n型碳化硅薄膜,這 常常會導致源漏之間擊穿電壓的降低,同時后續(xù)工序中還要采用其他介質材料 鈍化。如果采用非故意摻雜的本征碳化硅層代替高摻雜的蓋帽層,本征碳化硅 層同時起著鈍化層的作用,將會保持比較穩(wěn)定的高源漏擊穿電壓,可以減少后 續(xù)工藝的復雜程度。由于降低了熱應力的影響,同時碳化硅材料具有非常高的 熱導率以及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整體采用碳化硅結構的器件的熱穩(wěn)定性將會極 大地得到提高,但是,如果采用非故意摻雜的本征碳化硅層,常規(guī)結構的MESFET (金屬場效應管)器件的源漏難以引出。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減少碳化硅器件制備流程、提高碳 化硅器件性能的碳化硅材料結構。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用于碳化硅器件制備的碳 化硅二次外延材料結構,包括:一碳化硅單晶體襯底,一位于襯底表面的一次 同質外延層,一位于一次同質外延層表面的二次外延層,其中一次同質外延層 包括p型碳化硅緩沖層、n型碳化硅有源層以及非故意摻雜的本征碳化硅層,二 次外延層是在一次外延層處理完成后生成的,是在一次外延層的基礎上再次進 行的二次外延。
所述襯底所用碳化硅單晶體材料可以是4H-SiC單晶體、6H-SiC單晶體或者 3C-SiC單晶體的其中一種。
所述二次外延層可以是同質外延層或者異質外延層的其中一種,其薄膜可 以是碳化硅薄膜、氮化鋁薄膜、氧化鋅薄膜或者氮化鎵薄膜的其中一種。
上述一次同質外延層可以是沒有經(jīng)過任何處理的原始的一次外延薄膜,也 可以是經(jīng)過處理在表面存在圖形的一次外延薄膜。
本發(fā)明的改進在于:所述原始襯底與一次外延層之間還可以有其他外延層 或者緩沖層,一次同質外延層可以是單純的只經(jīng)過一次外延生長的碳化硅外延 層,也可以是已經(jīng)經(jīng)過二次外延生長的碳化硅外延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未經(jīng)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465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29-00 專門適用于整流、放大、振蕩或切換,并具有至少一個電位躍變勢壘或表面勢壘的半導體器件;具有至少一個電位躍變勢壘或表面勢壘,例如PN結耗盡層或載流子集結層的電容器或電阻器;半導體本體或其電極的零部件
H01L29-02 .按其半導體本體的特征區(qū)分的
H01L29-40 .按其電極特征區(qū)分的
H01L29-66 .按半導體器件的類型區(qū)分的
H01L29-68 ..只能通過對一個不通有待整流、放大或切換的電流的電極供給電流或施加電位方可進行控制的
H01L29-82 ..通過施加于器件的磁場變化可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