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棗的保鮮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54496.5 | 申請日: | 2008-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1893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16 |
| 發明(設計)人: | 王真明;王宏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真明 |
| 主分類號: | A23B7/00 | 分類號: | A23B7/00;A23B7/153;A23B7/157;A23B7/154;A23B7/04 |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衛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朱源 |
| 地址: | 030013山西省太原市五龍***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保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果的保存方法,具體為一種棗的保鮮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新鮮的棗類的保鮮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冷凍保鮮,就是將新鮮的棗放入冷庫中,在(-5~-20)度的條件下儲藏,這種辦法的儲藏期限比較長,儲藏過程中不腐爛,但是棗經過長時間冷凍儲藏帶來的問題是果實的食用質量的損失,脫水率高達14%,最后口感非常差,堅硬無味道,該辦法需要大量的能量制冷,所以儲藏成本高,基本上不適合大規?;瘍Σ厥褂?。氣調儲藏,將新鮮的無破損的棗放入氣調庫中,在0度左右的環境中儲藏,這種條件下儲藏期限為60-90天,最長不會超過120天,儲藏效果比較好,口感鮮脆,棗味濃郁,脫水率4%以下,鮮棗保存率75%左右,該方法成本低,管理方便,適合于大量的棗的儲藏。還有其它屬于果品深加工方面的技術,如制成貢棗,即用濃糖水將棗長時間浸泡或煮,然后將棗烘干,利用高濃度糖能防止腐敗的原理使棗的含糖量大幅度提高,最后的成品是棗已經失去原來的顏色外觀,變成黑色或黑紅色,口感甜膩,基本上已經嘗不出鮮棗所特有的味道。制成酒棗,基本方法是那酒或酒精浸泡,盡管經過處理后的棗可以常年保存,但是其外觀已經變成談紅色,口感松軟,酒味濃郁,基本上感覺不到新鮮棗的味道。制成棗罐頭,基本方法還是在特制的容器中用高濃度糖水浸泡新鮮棗制成,棗經過長時間浸泡和高溫處理后,顏色變淡,果肉松散,棗味淡薄。最后一種方法就是做成干制品。根據測算,鮮棗失水8%上基本上就失去新鮮狀態,失水達到14%,則果實外觀皺縮嚴重,果肉變軟,基本上失去棗的新鮮感。
專利號03138891公開了一種冬棗保鮮技術,技術要點是用次氯酸鈉和20%蟲膠己醇溶液浸泡,然后再用食用油浸泡恢復鮮果狀態。效果是能夠保存8個月左右。但是使用了次氯酸鈉明顯對人身體健康不利。專利號為200410094079公開了一種冬棗的保鮮方法,技術要點是采摘當日在-1~2℃溫度下預冷12~24小時;在含有氯化鈣成分的液體保鮮劑中浸泡5~30分鐘,自然晾干;去除有機械傷的或者有病害的棗果后,裝入薄膜保鮮袋,并放入有吸收二氧化碳和乙烯功能的固體保鮮劑;將包裝袋挽結扎口,在自然條件下避光儲藏。半紅冬棗是著色30%~60%的冬棗。使用保鮮薄膜和保鮮劑處理并包裝冬棗,可以克服冬棗從氣調冷庫出來后到食用期間的品質降低,甚至腐爛的問題,解決我國特產鮮食冬棗的在銷售期間常溫短期貯存的問題。除了使用氯化鈣成分的液體保鮮劑外還使用了具有特殊配方的保鮮袋,這種方法雖然能達到較好的保存效果,但是對保存期沒有做出具體的說明,另外該技術比較復雜,一般普通的農戶難以掌握該技術,實施起來成本比較高,不利于大規模推廣。
綜上所述,現有的用來保鮮棗的方法都存在儲藏時間和保存質量的矛盾性,作為季節性出現的果實,在大棗產地每年要產生大量的鮮棗,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災害,還會出現大量的裂棗,蔫棗,這種棗基本上不能長時間儲藏,如果在短時間內銷售不了則完全腐爛,所有盡量延長保鮮期限不但能解決棗的腐爛問題而且能是人們在全年長期品嘗到口感新鮮的棗,對于廣大果農和消費者都具有良好的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棗的儲藏技術存在的保鮮時間短的問題而提供了一種棗的保鮮方法。
本發明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棗的保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配制保鮮液,在0.5%-1%的氯化鈉溶液中在按照每100毫升加20-80克的比例加入白糖配制成保鮮液體,滅菌,
2、用配制好的保鮮液處理鮮棗、裂棗,蔫棗。
處理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法,一、將鮮棗、裂棗,蔫棗放入保鮮液中浸泡3-6小時,然后取出,第二、將保鮮液注入到鮮棗、裂棗,蔫棗內,按照每個棗1-5毫升的量注入,第三、將鮮棗、裂棗,蔫棗放入裝有保鮮液的壓力容器中,通過壓力使保鮮液通過棗柄部位進入棗內,量為每個棗1-5毫升。
3、將處理后的棗在-5~-20度的條件下冷凍3~6小時。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見下表:
本發明選擇貯藏時間、棗皮顏色、棗肉顏色、口感、棗果皺縮、棗鮮味感、脫水率、鮮棗保存率、外觀、可食用性等若干個感官評價指標,采取評價人員評分法對成品進行評判。選擇非本實驗室人員50人,分別對每批成品進行四項指標評分,評分標準參見表1,取50人中的45人的意見為最終得分或評價結果。
表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真明,未經王真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449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圖像形成裝置
- 下一篇:一種中草藥制成的生物農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