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從具鞘微鞘藻中提取藻藍蛋白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46772.3 | 申請日: | 2008-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2008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16 |
| 發明(設計)人: | 謝作明;劉永定;王焰新;沈銀武;胡春香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 主分類號: | C07K1/14 | 分類號: | C07K1/14 |
| 代理公司: | 武漢華旭知識產權事務所 | 代理人: | 劉榮 |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鞘微鞘藻中 提取 蛋白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從具鞘微鞘藻中提取藻藍蛋白的方法,屬于生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具鞘微鞘藻屬于藍藻門、藍藻綱、段殖體目、顫藻科、微鞘藻屬。它是干旱、半干旱地區生物結皮中的優勢種群。目前,對具鞘微鞘藻的利用一般只停留在進行人工藻結皮上,具鞘微鞘藻之所以用于形成人工藻結皮進行荒漠治理,主要的是由于其富含藻藍蛋白。藻膽蛋白是存在于某些藻類(主要是紅藻和藍藻)藻膽體中的一類色素復合蛋白。藻膽蛋白具有強烈的熒光性,發橙紅色熒光,而其本身則呈紅色、紫色或藍色等,故為有色多肽。按光譜特性可把藻膽蛋白分成四類:藻紅蛋白,藻藍蛋白,藻紅藍蛋白和別藻藍蛋白。藻藍蛋白是其中的一類藍色色素蛋白。藻藍蛋白除可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研究外,還具有很高的應用開發價值:可作為純天然的色素,用于食品、化妝品和染料等工業;試劑級藻藍蛋白可制成熒光試劑,應用于醫學臨床診斷和免疫學及生物工程等研究領域中;還可制成藥品用于醫療保健。目前在食品等行業中使用的藍色素主要還是化學合成色素,而天然藍色素使用的很少,藻藍蛋白大多是從螺旋藻和大型海藻中提取得到,它們的藻藍蛋白含量大都比具鞘微鞘藻的要低,另外,培養大型海藻的成本遠比培養具鞘微鞘藻的成本要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從具鞘微鞘藻中提取藻藍蛋白的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從具鞘微鞘藻中提取藻藍蛋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培養液的配制:按每升水加入硝酸鈉0.8~2.5g、磷酸氫二鉀0.02~0.05g、硫酸鎂0.06~0.09g、氯化鈣0.02~0.05g、檸檬酸0.004~0.008g、檸檬酸鐵銨0.004~0.008g、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鹽0.001~0.003g、碳酸鈉0.01~0.04g,微量元素溶液0.5~2ml,其中微量元素溶液按每100ml蒸餾水中加入硼酸270~300mg、四水氯化錳170~200mg、七水硫酸鋅18~25mg、二水鉬酸鈉15~30mg、五水硫酸銅6~10mg,完全溶解后攪勻制得培養液;
B、具鞘微鞘藻的培養:首先是一級培養,將具鞘微鞘藻藻種接入培養液中通氣培養,調節氣流在1.5~3.5L.min-1,光強控制在65~85μE.m-2.s-1,溫度控制在22~35℃,培養5~10天后轉入到二級培養;其次是二級培養,將一級培養所得的培養物接入到新的培養液中通氣培養,調節氣流在2.5~5L.min-1,無菌處理,光強控制在75~95μE.m-2.s-1,溫度控制在22~35℃,培養5~10天后轉入到三級培養;第三是三級培養,將二級培養所得的培養物接入到新的培養液中通氣培養,調節氣流在3~6L.min-1,無菌處理,光強控制在70~100μE.m-2.s-1,溫度控制在22~35℃,培養5~10天后作為繼續培養的接種種源;第四是繼續培養,首先是小循環培養池培養,將三級培養后所得的藻種,接入小循環培養池,控制溫度在22~35℃,利用自然光進行光照,控制光照強度在120~180μE.m-2.s-1,攪動培養基;其次是大循環培養池培養,將小循環培養池中培養4~7天后的具鞘微鞘藻轉接到大循環培養池中,小循環培養池與大循環培養池中培養液的體積比為1∶20~25,將大循環培養池中控制溫度在22~35℃,利用自然光進行光照,控制光照強度在120~180μE.m-2.s-1培養10~20天后的具鞘微鞘藻過濾收得具鞘微鞘藻藻漿;
上述具鞘微鞘藻接種時,按每升培養液0.1~0.5g濕重的比例接入。
C、具鞘微鞘藻粉的制備:將藻漿經過離心獲得具鞘微鞘藻藻泥,經濃縮、脫水、干燥、粉碎后得到具鞘微鞘藻粉;
D、具鞘微鞘藻藻藍蛋白的抽提:向具鞘微鞘藻粉中加入7~10倍重量的0.05~0.1mol.L-1,pH值為6.0~8.0的磷酸緩沖溶液,充分攪勻,然后置于-10~-20℃下冰凍,待凍結后取出,置于20~30℃下融溶,待其完全融溶后,再將其冰凍,如此反復凍融3~5次,然后3000~6000rpm離心10~15min,收集上清液,即為藻藍蛋白粗提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未經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677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復合三維電場催化濕式氧化反應裝置
- 下一篇:一種機會網絡下的數據傳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