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個體氨基糖苷類藥物致聾致殘篩查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40318.7 | 申請日: | 2008-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6054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21 |
| 發明(設計)人: | 傅詠南;邵敏華;宋艷絨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中優醫藥高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 | 分類號: | C12Q1/6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瑩 |
| 地址: | 200433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個體 氨基 糖苷 類藥物 致殘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個體氨基糖苷類藥物致聾致殘篩查的方法,通過同時檢測分析個體的MTRNR1基因上第1555,1494,1095,961SNP位點基因攜帶型來評估個體對氨基糖苷類藥物性耳聾的易感性,屬于分子生物學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藥物性耳聾是指使用某些藥物所引起的位聽神經系統中毒性損害而產生的聽力下降、眩暈甚至全聾。
人們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耳毒性機制的研究,已有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但目前尚無定論。近年比較公認的有兩種觀點,內耳代謝障礙與線粒體基因突變。
1.內耳代謝障礙
氨基糖苷類藥物可以直接與耳內聽毛細胞的細胞膜的粘多糖類和磷脂類相結合后破壞了膜的通透性,特別是細胞內的線粒體,造成糖代謝和蛋白質代謝的紊亂,導致細胞變性與死亡。同時氨基糖苷類藥物減低了多種酶活性,如ATP酶、溶酶體酶和脫氨酶,造成內耳生理功能紊亂,細胞內粒子環境紊亂,導致感覺細胞損傷。而血一迷路屏障的存在,造成藥物在內耳液和內耳組織中的積蓄使內耳感覺細胞中毒變性。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對離子通道的阻斷是電壓依賴性的,是急性的、可逆的、但當被代謝后便會不可逆地阻斷細胞內的信號傳導途徑(PIP2),導致外毛細胞的死亡。
2.線粒體基因突變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耳毒性是后天獲得性耳聾最常見的原因,而且聽力損傷顯示了母系遺傳的特點。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個體對該藥物耳毒作用的反應有很大的差別,不但大劑量、長時間的用藥可引起耳蝸一前庭損害,病人在短期使用常規劑量的此類抗生素后即患AAID(aminoglycoside?antibiotic?induceddeafness,AAID),甚至小劑量的單次用藥也可造成耳聾。一些學者也報道了AAID的家族聚集現象,這表明某些個體對這類抗生素較高的敏感性具有家族遺傳性,提示存在遺傳易感性。
近40年來對這種遺傳易感性深入研究提供了大量證據。1964年Robinson首先報告了結核病孕婦經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鏈酶素治療后引起胎兒的耳聾。Konigsmark等在1976年對大多數已發現的具氨基糖苷類耳毒致聾的家族的資料進行了總結,認為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耳毒性的遺傳易感性可能屬于母系遺傳以及伴不完全外顯率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多因素性狀。1988年,Wallen等報道了首例由線粒體DNA(mtDNA)突變引起的人類疾病,明確了mtDNA突變可引起人類疾病,首次提出線粒體病概念。1989年Higashi回顧了有關文獻后,提出母系遺傳最可能的解釋是線粒體DNA缺陷。1993年Prezant等報道了三個中國家系,數個成員在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后發生毒性耳聾,三個家系中均證實呈現母系遺傳的線粒體基因mtDNA12SrRNA的1555堿基A→G突變。隨后,非洲、西班牙、日本、蒙古、南美、以色列也有家系報道。在中國、日本、蒙古還有一些散發病例的報道,這些散發病例無家族史,都有毒性耳聾和mtDNA?A1555G突變。
中國學者Zhao?H從中國一個家系中建立了六個人的細胞株(四個有癥狀攜帶C1494T突變和兩個無癥狀攜帶C1494T突變的個體,和四個無關淋巴細胞系對照)。將細胞株暴露于高濃度的巴龍霉素或新霉素中,在突變的細胞系中觀察到耗氧量速度的顯著下降,因此,數據支持在線粒體12S?rRNA的A區域是氨基糖苷類藥物引起耳聾的重要靶點。同時也顯示C1494T突變與氨基糖苷類藥物的毒性相關。
Zhao,L等報道了三個由氨基糖苷引起的聽力損傷和非綜合癥聽力損傷的病例,這三個病例在1095堿基位置都存在T-to-C突變,在364個聽力正常中國人群對照組中不存在T1095C突變。而且,這個突變在意大利由氨基糖苷導致的聽力神經損傷的家系中也有驗證。
Marianne等在《歐洲人類遺傳學雜志》2007年15卷發表了采用人mtDNA全基因組芯片對1350個無癥狀感音神經性耳聾的法國家族進行分析,其中29個大家族進具有明確的與母系遺傳特點。分析AAID相關資料表明線粒體12SrRNA基因中除A1555G、C1494T和961insC突變外,delT961、T961G、A827G突變也可造成機體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耳毒性的高度易感性。
對母系遺傳性耳聾大家系研究表明,線粒體脫氧核糖核酸12SrRNA基因A1555G基因突變與家族性致聾有關,目前研究認為,線粒體12SrRNA基因是導致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耳毒性高度易感的基因突變熱點位置。12SrRNA的A1555G、C1494T、T1095C,961insC突變與非綜合征型耳聾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導致的藥物性耳聾密切相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中優醫藥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中優醫藥高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031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