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貝殼在循環流化床鍋爐中的脫硫方法無效
申請號: | 200810040261.0 | 申請日: | 2008-07-07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2289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17 |
發明(設計)人: | 周文臺;蔡世林;劉可;楊勇;張啟;楚寧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 |
主分類號: | B01D53/50 | 分類號: | B01D53/50;B01D53/81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瑩 |
地址: | 200240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貝殼 循環 流化床 鍋爐 中的 脫硫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貝殼在循環流化床鍋爐中的脫硫方法,對我國十分豐富而長期作為垃圾處理的貝殼類產品在循環流化床鍋爐中加以利用,屬于環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海疆遼闊,海岸線超過14200公里,有著十分豐富的貝殼類產品,這些貝殼類產品除了少許用于藥品、裝飾品等經濟性領域之外,大多數的貝殼作為垃圾處理,而為了處理這些貝殼,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
目前我國的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中的脫硫都是使用石灰石,利用石灰石在爐膛里被加熱分解,使其中的CaCO3分解成CaO,與燃料燃燒生成的SO2發生反應,生成CaSO3,從而達到脫硫的目的。循環流化床鍋爐的一大特點就是燃料實用性廣,在燃燒像石油焦這類高硫燃料的時候,比燃燒煤粉需要更大量的石灰石,這給電廠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
貝殼的主要成分是CaCO3,其含量有的可以高達99%,比石灰石的CaCO3的質量百分比要高,因此使用貝殼作為脫硫劑是完全可行的。由于貝殼是可再生的資源,因此使用貝殼脫硫具有可持續性。很多國家都已經開始關注利用貝殼作為循環流化床鍋爐中的脫硫劑,但資料顯示,在實際的電站鍋爐中,使用貝殼代替石灰石脫硫的運用尚屬空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運用貝殼代替石灰石使用在循環流化床鍋爐中的脫硫方法,采用合理的方式對貝殼進行資源化潔凈利用,把貝殼變廢為寶,讓貝殼使用在環保領域中。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利用貝殼在循環流化床鍋爐中的脫硫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為:
第一步,首先選擇CaCO3質量含量高于70%的貝殼,然后干燥粉碎,制成粒度為0.1mm~4mm的顆粒狀置于貝殼顆粒倉;
第二步,采用石英砂作為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媒體物料,媒體物料的篩分粒度為0.3mm~4mm,利用物料添加裝置將媒體物料加入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底部,靜止媒體物料的厚度為250mm~850mm之間;
第三步,運行循環流化床鍋爐時,先用外部熱源將媒體物料加熱至800℃~850℃,同時調節送風量使得媒體物料處于流化狀態,燃料倉中的燃料通過給料裝置送入循環流化床鍋爐中,貝殼顆粒從貝殼顆粒倉送至循環流化床鍋爐中混合燃燒,輸送貝殼的多少根據燃料中硫的質量含量確定,取鈣硫摩爾比為1~4,并控制好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溫度在800℃~950℃之間,燃料在燃燒室密相區燃燒時,產生的SO2與貝殼分解產生的CaO反應,生成CaSO4,達到脫硫的目的,而沒有完全反應的SO2與貝殼顆粒隨著煙氣上升,在燃燒室的稀相區繼續反應,進一步脫硫;
第四步,在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燃燒室出口設置分離器,沒有完全反應的SO2與貝殼顆粒隨著煙氣上升,通過分離器將煙氣中的顆粒分離出來,并通過返料裝置再次送入流化床燃燒室下部的密相區,循環燃燒,增加貝殼與燃料接觸的時間,提高脫硫率。
本發明采用石英砂作為媒體物料,將燃料和貝殼進行破碎后通過給料系統進入循環流化床鍋爐中的爐膛中,燃料在爐膛的密相區迅速著火燃燒,而破碎后的貝殼在高溫下迅速的分解,產生脫硫所需的氧化鈣CaO,在這個燃料燃燒和貝殼分解的過程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SO2和氧化鈣CaO接觸反應生成硫酸鈣CaSO4,隨著煙氣在爐膛的上升和顆粒的流化,燃料和貝殼被帶到稀相區,燃料進一步燃燒,貝殼進一步分解,繼而生成更多CaSO4,顆粒隨著煙氣進入旋風分離器,大的顆粒通過回料裝置,再次進入爐膛稀相區,繼續反應達到脫硫固硫的目的。
本發明的優點是:
1.貝殼易于獲得,成本極低,使用時易于破碎,而且貝殼是可再生的;
2.貝殼中含有堿金屬氧化物,更加易于脫硫,脫硫效率比石灰石高3%~5%以上;
3.脫硫系統簡單,易于實現;
4.流化床方式使用可以使貝殼在鍋爐里面運行時間更長,脫硫效率更高。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利用貝殼在循環流化床鍋爐中的脫硫方法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如圖1所示,為一種利用貝殼在循環流化床鍋爐中的脫硫方法示意圖,一種利用貝殼在循環流化床鍋爐中的脫硫方法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未經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02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納米銀碳基內墻基礎涂料
- 下一篇:一種磁流變液流變學特性檢測方法與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