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用作工業染料廢水的脫色材料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40037.1 | 申請日: | 2008-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0204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12 |
| 發明(設計)人: | 楊曉燕;錢光人;孫福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28 | 分類號: | C02F1/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顧勇華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活 垃圾 焚燒 用作 工業 染料 廢水 脫色 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用作工業染料廢水的脫色材料,屬環境工程技術應用領域。利用生活垃圾焚燒飛灰這種廢物用作脫色材料處理工業染料廢水,達到染料廢水脫色、無害化處理目的。
背景技術
隨著染料工業的迅速發展,我國的水環境受到嚴重污染,據統計每年大約有近2億m3的染料廢水排入各類水體環境中。這些染料廢水成分復雜、高濃度、高色度、難降解物質多,其中含有多種具有生物毒性或三致性能的有機物,難以采用常規的方法進行處理。染料廢水中所包含的染料主要是一些親水性的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以及疏水性的還原染料、硫化染料和分散染料等。染料廢水中殘存的這些染料組分,即使濃度很低,進入水體環境中亦會造成水體透光率的降低,此外有機物質之間還具有協同增強作用,最終將導致水體生態系統的破壞,對水體環境造成重大污染。因此染料廢水的脫色是廢水處理中的主要問題。
對染料廢水脫色處理主要有吸附、混凝、氧化還原、離子交換、超濾、生化和電化學等脫色方法。吸附脫色中常用的如活性炭、硅膠、礬土、蒙脫土等具有良好的脫色效果,活性炭在吸附處理水溶性染料時,吸附率高,但不吸附懸浮固體和不溶性染料,此外活性炭生產和再生費用比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研究表明利用一些工業廢物如礦渣、粉煤灰等處理廢水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年來,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產生大量的飛灰,飛灰作為一種危險廢物,需要固化穩定化后進行填埋處理。焚燒飛灰的主要成分為CaO、Al2O3、SiO2等,通過微觀分析發現,生活垃圾焚燒飛灰顆粒表面具有大量微孔,且比表面積大,因此飛灰作為一種吸附材料用于染料廢水具有理論可行性。將飛灰用作工業染料廢水脫色材料,一方面可以解決染料廢水脫色問題,另一方面飛灰作為一種危險廢物脫色處理染料廢水,以廢治廢,實現染料廢水的無害化的同時對飛灰的處置也有了新方向的發展研究,達到協同作用的雙重目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將生活垃圾焚燒飛灰作為一種工業染料廢水的脫色材料應用于廢水脫色處理。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用作工業染料廢水的脫色材料,其特征在于生活垃圾焚燒飛灰顆粒表面具有大量微孔,顆粒直徑為30~150um,其中50%的飛灰粒徑分布在38.5~74um范圍內。
其應用方法是在常溫常壓條件下,按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與工業染料廢水之比為1∶5~1∶20,其中飛灰質量單位為克,工業染料廢水體積單位為毫升,分別加入燒杯中;利用電動攪拌器攪拌燒杯中樣品20~60min,靜置20~40min;將染料廢水上層液與垃圾焚燒飛灰分離。測定染料上清液的色度。
上述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為105℃干燥24h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或為在高溫500℃條件下煅燒后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
上述生活垃圾焚燒飛灰作為一種工業染料廢水的脫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投加不同量飛灰至工業染料廢水攪拌處理后,染料廢水色度由1000以上降至30~50,飛灰處理后的染料廢水顏色澄清,達到印染廢水排放標準中色度要求,實現工業染料廢水的無害化處理目標。
本發明利用生活垃圾焚燒飛灰作為一種脫色材料處理印染廢水,將飛灰這種危險廢物的處理處置擴展至新的研究方向,染料廢水經飛灰處理后色度達到排放標準,實現無害化目標。本發明處理工藝可以使用于其他色度較強污染物的處理,作為染料廢水的有效脫色處理方法,降低了染料廢水的色度,實現了廢水無害化目標。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常溫常壓條件下,將1000mL取自棉紡印染廠的深藍色染料廢水分別加入四個燒杯中,稱取50g、100g、125g、150g105℃干燥24h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投入燒杯中,
表1不同飛灰投加量對染料廢水脫色效果
飛灰顆粒直徑為30~150um,其中50%的飛灰粒徑分布在38.5~74um范圍內。啟動電動攪拌器,使飛灰和工業染料廢水混合均勻,攪拌30min后,靜置30min,將飛灰與深藍色染料廢水分離,分析處理后的染料廢水色度。實驗結果見表1。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未經上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4003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