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偽薄膜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39808.5 | 申請日: | 2008-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1844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10 |
| 發明(設計)人: | 徐良衡;楊凱;葛愛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復旦天臣新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44F1/12 | 分類號: | B44F1/12;B32B7/02;B32B7/12;B32B27/00;B32B27/18;G03F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協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羅大忱 |
| 地址: | 200433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偽 薄膜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防偽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復合的保護層(1)、粘結層(2)、回歸反射層(3)、可光聚合信息層(4)和反射層(5),所述回歸反射層(3)呈球狀嵌入粘結層(2)中,可光聚合信息層(4)中刻錄有隨觀察角度變化的圖文信息;
所述保護層(1)的材料為透明高分子聚酯;
所述粘結層(2)為高分子樹脂材料;
所述回歸反射層(3)為玻璃或聚碳酸酯;
所述可光聚合信息層(4)的材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組分:
光聚單體:20%~60%
光引發劑:1%~10%
粘結劑:30%~79%
上述各個組分的百分比之和為100%;
所述光聚單體選自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乙氧化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200)二丙烯酸酯、烷基多苷或乙氧基化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粘結劑選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脂或丙烯酸2-乙基己基脂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光引發劑選自二苯甲酮、二乙基氨基二苯酮、無色結晶紫或甲苯磺酸-水合物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反射層(5)為鋁、銀或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偽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歸反射層(3)的球狀直徑為10~100微米,保護層(1)的厚度為25~50微米,粘結層(2)的厚度為50~70微米,可光聚合信息層(4)的厚度為15~30微米,反射層(5)厚度為60~200納米。
3.根據權利要求1~2任一項所述防偽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在保護層(1)上涂布粘結層(2)材料,然后將回歸反射層(3)材料植入粘結層(2),烘干,再在回歸反射層(3)上涂布可光聚合信息層(4)的材料,烘干,獲得回歸反射膜;
(2)再將上述回歸反射膜的所述保護層(1)的上表面置于設有模板圖文的曝光模板下,對回歸反射膜進行線性偏振紫外光進行第一次曝光處理,形成圖文信息;
改變曝光模板圖文和曝光角度,再對回歸反射膜進行線性偏振紫外光進行第二次曝光處理,在另一角度形成不同的圖文信息,然后在可光聚合信息層上高真空蒸鍍反射層材料,獲得防偽薄膜。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曝光處理時間為0.1~0.9秒,曝光能量為30~50mJ/cm2,曝光角度為60°~90°,第二次曝光處理時間為0.1~0.9秒,曝光能量為30~50mJ/cm2,曝光角度為15°~6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曝光處理和第二次曝光處理的角度差為30°~5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光模板為不透光聚酯材料、金屬材料或不透光玻璃,或者是透射式顯示器件、電控雙折射液晶顯示器件、相變液晶顯示器件、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件或低溫多晶硅液晶顯示器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復旦天臣新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復旦天臣新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9808.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利用反向螺母防松的連接螺栓
- 下一篇:新型吸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