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類菱形客車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31621.0 | 申請日: | 2008-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0191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12 |
| 發明(設計)人: | 鐘志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D61/10 | 分類號: | B62D61/10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趙洪 |
| 地址: | 410082湖南省長沙市河西岳***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菱形 客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涉及到車輛工程領域,特指一種類菱形客車。
背景技術
隨著燃油危機的出現,對現行的車輛來說節能已經成為各類車輛設計的頭等大事。像客車這種體積大、載客重、能耗高的車輛,怎樣合理地設計車身結構,降低風阻系數,使其在高速行駛時能夠減少油耗量已經成為節能的一種有效手段。傳統四輪矩形布置車輛在進行車身前端設計時,由于前輪布置和駕駛員的布置要求,導致車身前端無法做成類似與梭形的形狀,風阻系數得不到最佳的降低。其次,傳統客車的外形尺寸大、軸距長、轉向半徑大,當行駛到一些轉向空間狹窄的地方時,例如:旅游風景地、熱鬧的城市街道,就容易導致轉向掉頭困難。將軸距縮短就可能導致抗俯仰能力變差,平順性變壞。第三,車身布置低,導致接近角、離去角和縱向通過角變小,通過性變差,如果車身布置高,整車的質心被抬高,導致操縱穩定性變差,對于大體積、大自重的客車來說更是如此。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風阻小、能耗低、轉彎半徑小、操作靈活、通過性好、平順性優、重量輕的類菱形客車。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的解決方案為:一種類菱形客車,它包括底盤和位于底盤上的車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包括車架以及呈類菱形布置于車架上的前輪、后輪、左中輪、右中輪,前輪和后輪與轉向機構相連,左中輪和右中輪與驅動機構相連,所述車身的前端呈梭形,轉向機構中的方向盤布置于車身前端的中間處。
所述轉向機構包括方向盤、齒輪齒條方向機、前驅動擺桿、中連桿總成、反向擺臂、前輪轉向導桿機構和后輪轉向導桿機構,所述方向盤通過依次相連的轉向軸、齒輪齒條方向機、方向機連桿與前驅動擺桿相連,所述前驅動擺桿的一端通過前驅動連接桿與前輪轉向導桿機構相連,另一端通過依次相連的前驅動斜桿、中連桿總成、反向擺臂與后輪轉向導桿機構相連,前驅動擺桿的中部通過前固定軸固定并可繞前固定軸轉動,所述反向擺臂的中部通過擺動支銷固定于機架上并可繞擺動支銷轉動,所述中連桿總成由依次相連的兩根或兩根以上的中連桿組成,相鄰中連桿之間的連接處與一鉸接于機架上的中連桿擺臂相連。
所述中連桿擺臂的一端通過擺臂支座固定于機架上,另一端與兩根中連桿的連接處通過銷軸連接。
所述前輪轉向導桿機構包括依次相連的前羊角、前羊角連接桿、前橫梁固定軸以及前橫梁轉筒,前驅動連接桿的一端與前橫梁轉筒相連,前橫梁轉筒通過前羊角連接桿與前羊角連接。
所述后輪轉向導桿機構包括依次相連的后羊角、后羊角連接桿、后橫梁固定軸、后橫梁轉筒、后驅動連接桿、后驅動擺桿、后固定軸以及后驅動斜桿,反向擺臂的一端與后驅動斜桿相連,后驅動斜桿通過第八銷軸與后驅動擺桿相連,后驅動擺桿通過第九銷軸連接后驅動連接桿,后驅動擺桿的中段與后固定軸相連,后驅動連接桿通過第十銷軸連接后橫梁轉筒,后橫梁轉筒通過后羊角連接桿與后羊角相連。
所述前輪通過前懸架右斜置鋼板彈簧、前懸架左斜置鋼板彈簧與車架相連,后輪通過后懸架右斜置鋼板彈簧和后懸架左斜置鋼板彈簧與車架相連,左中輪通過中懸架左置鋼板彈簧與車架相連,右中輪通過懸架右置鋼板彈簧與車架相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就在于:
1、本發明的類菱形客車,為車輪呈類菱形布置的客車,通過前輪的布置結構以及將駕駛員布置在車輛前端的中間位置,就完全可以做到最優化的類似于梭形的設計,這在客車的車身設計中還是從未出現過的,由于風阻系數大大降低,因此類菱形客車在高速行駛時可以很好的降低油耗;同時,由于車身前端做成梭形,前端橫向空間變窄,如果將駕駛員布置在車輛前端左側,駕駛員的視野將受到影響,乘坐空間變小,因此將駕駛員布置在車輛前端的中間位置,可以使駕駛員的視野變好,乘坐的空間變大,提高了駕駛員的舒適性;
2、本發明的類菱形客車,呈類菱形的車輪中前、后輪聯動轉向,其轉向半徑小,操作靈活,能夠很好的解決大客車在轉向狹窄的地方轉向困難的問題;通過反向擺臂的設計,可以實現中連桿與后驅動斜桿的推力反向,從而使前后輪轉向的方向一致性更好,同時可以通過調整反向擺臂的長短來調整各驅動連桿的布置角度,從而使桿系布置更加靈活、方便;同時,為了提高了中連桿的剛性,通過連桿擺臂使中連桿分為有效的幾段,可以更好地使轉向桿系通過中橋,這樣使得桿系可靠性高,還可以相對降低對車身的剛性需求;本發明的轉向機構因為由于采用推拉桿結構,從而使結構更為簡單,較柔性轉向系統的雙程而言,具有占用空間小,且由于沒有柔性件的彈性收縮,從而使前后的聯動一致性更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大學,未經湖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3162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