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烷氧基封端線形聚硅氧烷偶聯劑及其合成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28932.1 | 申請日: | 2008-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98498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05 |
| 發明(設計)人: | 章永化;黃華鵬;張運生;石耀剛;王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G77/38 | 分類號: | C08G77/38;C08G77/24;C08G77/06;C08K5/5415;C08L83/06;C07F7/18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0640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烷氧基封 端線 形聚硅氧烷偶聯劑 及其 合成 方法 | ||
1、一種烷氧基封端線形聚硅氧烷偶聯劑,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如下化學結構式之一:
2、權利要求1所述的烷氧基封端線形聚硅氧烷偶聯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有機環硅氧烷(MeRSiO)n(稱為原料1)、脂肪醇鈉-醇的飽和溶液(稱為原料4)與三甲基氯硅烷或四氯化硅(稱為原料2)或氯化亞砜(稱為原料3)反應制備得到,具有以下結構式:
SiCl4或(CH3)3SiCl??????SOCl2?????????R′ONa-R′OH
原料1????原料2?????原料3?????????原料4
n=3~5
取代基R是指甲基、氫基、乙烯基或苯基,取代基R′是指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異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或己基。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原料1與原料2在以乙腈為溶劑且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進行陽離子開環反應,制得單氯封端線形聚硅氧烷或α-一氯-ω-三氯線形聚硅氧烷;
(2)然后,以沸程為30~60℃的石油醚為溶劑,在步驟(1)制得的單氯封端線形聚硅氧烷或α-一氯-ω-三氯線形聚硅氧烷中加入原料4進行反應,最終制得單烷氧基封端線形聚硅氧烷或α-一烷氧基-ω-三烷氧基線形聚硅氧烷;
原料1與原料2的摩爾比為5∶1~1∶2,催化劑的用量為原料1與原料2的總質量的0.1%~2%,乙腈的用量為原料1與原料2的總質量的10%~50%,反應溫度為30~80℃,反應時間為8~16h。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環硅氧烷是指六甲基環三硅氧烷、1,3,5-三甲基環三硅氧烷、1,3,5-三甲基-1,3,5-三乙烯基環三硅氧烷、1,3,5-三甲基-1,3,5-三苯基環三硅氧烷,八甲基環四硅氧烷、1,3,5,7-四甲基環四硅氧烷、1,3,5,7-四甲基-1,3,5,7-四乙烯基環四硅氧烷、十甲基環五硅氧烷中的一種或幾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劑是指鹵化胺、酰胺;包括十六烷基二甲基苯基氯化銨、苯基三甲基氯化銨、二甲基酰胺,N,N-二苯基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醇鈉-醇的飽和溶液是指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正戊醇、異戊醇、己醇中的一種及其鈉鹽。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原料1與原料3在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進行陽離子開環反應,制得α,ω-二氯線形聚硅氧烷;
(2)然后,以沸程為30~60℃的石油醚為溶劑,在步驟(1)制得的α,ω-二氯線形聚硅氧烷中加入原料4反應,最終制得α,ω-二烷氧基線形聚硅氧烷;
原料1與原料3的摩爾比為2∶1~1∶2,催化劑的用量為原料1和原料3質量總和的0.1%~2%,反應溫度為30~80℃,反應時間為12~20h。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環硅氧烷是指六甲基環三硅氧烷、1,3,5-三甲基環三硅氧烷、1,3,5-三甲基-1,3,5-三乙烯基環三硅氧烷、1,3,5-三甲基-1,3,5-三苯基環三硅氧烷,八甲基環四硅氧烷、1,3,5,7-四甲基環四硅氧烷、1,3,5,7-四甲基-1,3,5,7-四乙烯基環四硅氧烷、十甲基環五硅氧烷中的一種或幾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劑是指磷的烴基化合物和氧化物,其氧化物以表達式R3PO表示,烴基化合物以R3P表示,R代表1~8個碳原子的烷基、苯基、二甲基氨基,包括三苯基磷、三甲基磷、三丁基磷、三乙基磷、三苯基氧化磷、三甲基氧化磷、三丁基氧化磷、三(二甲基胺基)氧化磷。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醇鈉-醇的飽和溶液是指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正戊醇、異戊醇、己醇及其鈉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2893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視面組合鏡
- 下一篇:抑制弓形蟲wx2基因表達的siRNA及其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