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一體化鑄造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22970.6 | 申請日: | 2008-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6711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18 |
| 發明(設計)人: | 周道宏;周利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省寧國新寧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C7/00 | 分類號: | B22C7/00;B22C9/02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蔣光恩 |
| 地址: | 242300安徽省寧國***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一體化 鑄造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屬材料的熱加工的技術領域,涉及金屬材料的鑄造成形加工技術,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一體化鑄造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在國內,應用于粉體工程的研磨介質,如鑄球、段型產品的生產規模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然而在其鑄造工藝技術中,大多數企業的生產方式仍采用傳統的人工金屬模具生產,這種生產方式十分落后,因為在傳統的手工金屬模具在靜態澆注過程中,為能滿足鑄造工藝的需要,均采用了保溫襯芯(或稱之為敷砂工序),其襯芯大多采用手工搗制粘土砂或機器射芯樹脂砂,并且都是上模具和下模具對應敷砂。由于敷砂工序繁瑣(因為上、下模具均要敷砂)以及手工作業的勞動強度的限制,使得模具組合局限于單組合結構,制約了功效發揮。
由于手工模具或者傳統敷砂工藝必須經過上、下模具分別制芯,其制芯操作時間遠大于澆注時間(制芯操作時間根據不同規格每付在30~100秒,而單付模具澆注時間在10~25秒),難以滿足機械化動作的連續制芯、連續澆注條件,
雖然有一些生產企業或各科研院校自主研發出了所謂的生產線,但均因不能滿足企業綜合經濟效益目的而夭折,也有極少可以勉強運行的,但終因運行生產成本過高而不能得到市場認可和普及;整個行業仍然處在勞動強度大和高溫惡劣環境中,已經嚴重影響各生產企業的招工,預計未來若干年內,該行業一線作業崗位將無人問津。
為了簡化鑄造生產工藝,提高模具的鑄造生產效率,研制開發出可以普及推廣的鑄球、段生產的機械化設備和工藝裝備已經迫在眉睫,它是當前粉體加工設備制造行業特別是水泥設備制造業的重要任務。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一體化鑄造模具,其目的克服以上所述的缺陷,簡化鑄造的造型工藝,提高鑄造的生產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所提供的這種一體化鑄造模具,包括上下兩個模具體并形成結合面,該模具中設有與鑄造件外形相應的鑄件型腔,在該模具中設上模具和下模具并分別鑲嵌在上、下模具體內,形成一個鑄型結構單元;所述的鑄件型腔是在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結合面上形成;所述的模具體的外形為矩形。
為使本發明更加完善,還進一步提出了以下更為詳盡和具體的技術方案,更好地實現發明目的,并獲得最佳的應用效果,提高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新穎性和創造性:
本發明以上所述的鑄型結構單元的數量多于一個,沿所述的模具體的水平方向呈單排或多排分布;在每一個鑄型結構單元中,所述的鑄件型腔的數量多于一個;所述的上下兩個模具體的結構相同并互換通用。
在每個鑄型結構單元中,上述的上、下模具體與上模具和下模具的配合面均為圓形且同軸;所述的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結合面即鑄件型腔的分型面,該分型面與所述的兩個模具體的結合面相交或重合。
在每個鑄型結構單元中,所述的鑄件型腔的中心沿著與上模具和下模具同軸線的圓周均布。
本發明所述的上模具上設上模具芯腔;所述的上模具芯腔為圓孔型,該圓孔與上模具的外圓同軸,其孔徑大于所述的鑄件型腔中心分布圓的直徑;所述的上模具芯腔內設置芯砂。
本發明所述的下模具上設多個鑄件型模,鑲嵌在下模具中并與下模具形成圓柱形的滑動配合;其兩端面與下模具的上、下兩面平齊;所述的鑄件型模的數量與所述的鑄件型腔相同,所述的鑄件型腔是設在鑄件型模與上模具的結合面上。
在每個鑄型結構單元中,以上所述的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分型面為錐面,該錐面的母線與上下兩個模具體接觸面之間的夾角在0°~10°之間;所述錐面的錐頂朝下。
本發明所述的上模具上設型腔通氣縫;在每個上模具上,所述的型腔通氣縫的數量與鑄件型腔的數量相同,其方向垂直于上、下模具體的結合面,且從上模具芯腔的中心向上模具的鑄件型腔的中心延伸至鑄件型腔邊緣;其位置通過每個鑄件型腔的中心;縫隙的寬度為0.2mm~1.2mm。
本發明所述的上模具芯腔內壁上設置有芯腔內壁粗糙結構;所述的芯腔內壁粗糙結構為沿上模具芯腔內壁分布的環狀溝槽。
本發明所述的上模具和下模具與上下兩個模具體的配合結構,在其軸向均為階梯軸孔配合結構;鑲嵌在下模具內的鑄件型模與下模具的配合結構,在其上下方向上采用階梯軸孔的配合結構。
本發明所述的上模具和下模具與上下兩個模具體的階梯軸孔配合結構,該結構為止口型結構,其止口位置在上下兩個模具體的結合面處,且上模具和下模具均從上下兩個模具體的結合面的相反面裝入。
本發明所述的鑄件型模與下模具的階梯軸孔的配合結構,在其軸向,上部的直徑大于下部的直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省寧國新寧實業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省寧國新寧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2297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垂直磁記錄介質及方法
- 下一篇:有機場致發光元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