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車載汽油蒸氣的回收裝置及回收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022704.3 | 申請日: | 2008-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3276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31 |
| 發(fā)明(設計)人: | 何仁;韋海燕;蔡錦榕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K15/035 | 分類號: | B60K15/035;B60K15/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汪旭東 |
| 地址: | 212013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載 汽油 蒸氣 回收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車載汽油蒸氣的回收裝置及其回收方法,用于回收加油過程中從油箱內排出的汽油蒸氣。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車載汽油蒸氣的回收裝置包括將油箱連通油氣分離器和活性炭罐、在油箱上安裝翻車閥。這種結構的缺陷是:1、在汽車加油過程,油箱內的燃油蒸氣可直接從加油管入口逸出到大氣中,加油時油氣排放量大。2、油箱內未形成密封,故油氣蒸發(fā)量較大。3、油箱加滿油時,加油管內燃油液面高度遠高過油箱的頂部,淹沒加油槍進氣嘴時,加油槍會自動關閉,但當在汽車行駛過程中,因晃動等原因,燃油會從油箱進入炭罐,使炭罐工作失效,出現(xiàn)燃油進入發(fā)動機進氣道使火花塞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車載汽油蒸氣的回收裝置,可有效控制車載汽油的加油排放、回收利用燃油蒸氣、同時能夠保證發(fā)動機正常工作。本發(fā)明還提供了該車載汽油蒸氣回收裝置的回收方法。
本發(fā)明車載汽油蒸氣的回收裝置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活性炭罐經電磁閥連通發(fā)動機、經第七通氣管連通油氣分離器的出口;油氣分離器的進口經第六通氣管與通氣管路單向閥的出口連通,通氣管路單向閥的進口依次連通第五通氣管、第二通氣管、第一通氣管和油箱,加油管伸進油箱中,在下加油管的入口端安裝一個單向止回閥,控制閥與第一通氣管連接并固定在油箱內;在第一通氣管通氣管和第二通氣管之間并接第三通氣管,將坡度閥連接第三通氣管后固定在油箱內;三通閥串接泄壓閥后并接在第五通氣管和第二通氣管之間的管路上,單向止回閥的閥體內有閥門、閥座和彈簧,其中彈簧位于閥門和閥體底面之間;閥體上有彈性凸緣和半圓凸臺卡入下加油管上平面的缺口,閥座上有彈性凸緣和半圓凸臺嵌入閥體上,閥門的頂部為圓錐的導流形狀,閥體的側面有徑向槽孔,閥體的底部有孔;控制閥的閥體內安裝有閥門、浮子和彈簧;閥門上有膜片,閥體的側面開有徑向槽孔,浮子的頂端為錐狀的凸起且可嵌入閥門中央的球形圓槽內;閥體的下部安裝可調式彈簧座;所述坡度閥的上蓋與閥體固定,底座通過凸緣固定在閥體上,在坡度閥的上閥室內有一個球閥,其柱狀的保持架圍繞著球閥的閥座,保持架上有兩個直徑相同且位置相向的徑向通孔,通孔的中心線低于球閥的水平中心線;在閥體上設有徑向槽孔;在閥體中腔的支架上的凸鉤嵌入浮子的凹槽內,推片放置在支架內;彈簧兩端分別壓靠在浮子和底座上。
本發(fā)明車載汽油蒸氣的回收方法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伸入加油管中的加油槍噴出的燃油在加油管單向止回閥的上方形成液封,單向止回閥打開,燃油繞過單向止回閥的閥門進入油箱,油箱內的汽油蒸氣只能從控制閥、坡度閥分別經第一通氣管、第三通氣管進入通氣管路單向閥和油氣分離器油氣分離后送入活性炭罐,凈化后的氣體從活性炭罐向外界排出,當油箱內的燃油接近油箱容量的95%時,從控制閥流出的燃油蒸氣減少,油箱內的氣體壓力增大,加油管內的液封高度增大到淹沒加油槍的進氣嘴,加油槍自行關閉,隨后油箱內的壓力下降,加油管內的燃油又流入油箱;繼續(xù)加油,當油箱內的燃油達到預定高度或油箱容量的95%時,控制閥完全關閉;當油箱內的氣體壓力超過0.005MPa時,坡度閥打開,少許燃油蒸氣排出到活性炭罐,使油箱內的氣體維持壓力,油箱內的氣體壓力又增大,加油管內的液封高度增大再次淹沒加油槍的進氣嘴,加油槍再次關閉。
本發(fā)明可在加油管內形成液封,阻止油箱內的汽油蒸氣直接向大氣排放,使汽油蒸氣只能從控制閥、坡度閥流向活性炭罐;當油箱快要加滿或加滿油時,可自動關閉加油槍,限制加油液面在預定的高度或加滿油的位置;通過逐級減少油箱排出蒸氣的流量來實現(xiàn)加油槍的自動關閉,并提示油箱已滿,降低加油排放、避免燃油泄漏且實現(xiàn)油氣的回收利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裝置的結構連接圖;
圖2是圖1中單向止回閥3的內部結構放大圖;
圖3是圖2中單向止回閥3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控制閥4的內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5是圖4中閥門42進入上蓋41的閥室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1中坡度閥8的內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7是圖6中球閥89開啟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2270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帶有疊形彈簧的拉帶輪的制造工藝
- 下一篇:果樹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