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從牡蠣粉中酶法制取牡蠣肽的工業(yè)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015397.6 | 申請日: | 2008-05-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386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九勛;李雷;張學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天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J3/04 | 分類號: | A23J3/04;A23J3/34;A23L1/304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貴賓 |
| 地址: | 274108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牡蠣 粉中酶 法制 工業(yè)生產 方法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牡蠣肽的生產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從牡蠣粉中酶法制取牡蠣肽的工業(yè)生產方法。
(二)背景技術
牡蠣粉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但難于被生物吸收,肽類被生物吸收速度快于等量的游離態(tài)氨基酸,更遠遠快于等量的蛋白質。把牡蠣粉制取牡蠣肽可以更好的消化吸收。目前,從牡蠣殼中制取牡蠣肽的方法主要有酸解法和酶解法,酸解法反應劇烈,反應過程及最終產物難于控制,會造成大量氨基酸的破壞,用牡蠣粉直接酶解,難度大、時間長、不易過濾,獲肽率低。
(三)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工藝簡單、生產周期短的從牡蠣粉中酶法制取牡蠣肽的工業(yè)生產方法。
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從牡蠣粉中酶法制取牡蠣肽的工業(yè)生產方法,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1)投入牡蠣粉1kg,加入無離子水15600-15700ml,投料結束后,通過罐底的乳化剪切機進行剪切,并回流入罐;
(2)加30-36ml?30%液堿將料液調PH7.0-7.5,加溫48-52℃,加入中性蛋白酶10-20g,開始酶解,酶解時間為6小時;
(3)升溫至80℃10min進行滅酶;
(4)用陶瓷膜過濾,真空濃縮濃度為20%,將料液噴霧干燥過60目篩,復合袋包裝。
本發(fā)明的從牡蠣粉中酶法制取牡蠣肽的工業(yè)生產方法,所述牡蠣粉:水份≤7.0%、蛋白≥42%、灰份≤3.30%、脂肪≤5.0%;無離子水:PH7.5-10、電導率≤50us/cm;中性蛋白酶酶活力130000u/g。
本發(fā)明為一種獨特的,從牡蠣粉中用中性蛋白酶酶解牡蠣蛋白,分離提純牡蠣肽的生產工藝,主要以牡蠣粉為原料,經酶解、過濾、濃縮、噴霧干燥制成的一種白色粉末狀牡蠣肽。本發(fā)明是在大膽試驗、小心求證的基礎上,證實了用高純度蛋白酶酶解,酶解徹底、時間短、易過濾、獲肽率高,取得了比預想更加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質。本申請人的創(chuàng)新使企業(yè)的產品成為蛋白質工程與生物工程兩項科學交集的結晶,成為二度高科技深加工產品,其科技含量更高于一般多肽。
本發(fā)明的蛋白質含量在50%以上,90%的牡蠣肽的分子量在1000Dalton以下。本發(fā)明的牡蠣粉被有限的酶催化水解,生成牡蠣肽。本發(fā)明工藝簡單,生成周期短,所生產的牡蠣肽產品白色、無腥味、口感好,所含的混合肽分子量小,可作為蛋白營養(yǎng)補充劑直接食用,也可作為臨床營養(yǎng)品、保健食品、運動食品以及其他功能配料,為提高牡蠣殼產品價值,生成高價值的產品找到了一種新的途徑。
(四)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工藝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所得產品牡蠣肽的分子量分布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得產品牡蠣肽分子量分布表。
(五)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具體實施例。如圖1所示,該實施例包括如下步驟:(1)投入牡蠣粉1kg,加入無離子水15600-15700ml投料結束后,通過罐底的乳化剪切機進行剪切,并回流入罐;(2)加30-36ml?30%液堿將料液調PH7.0-7.5,加溫48-52℃,加入中性蛋白酶10-20g,開始酶解,酶解時間為6小時;(3)升溫至80℃10mi?n進行滅酶:(4)經過離心分離,用陶瓷膜過濾,真空濃縮濃度為20%,滅菌后將料液噴霧干燥過60目篩,計量、復合袋包裝,檢驗、合格入庫。
該生產方法所需原料要求:牡蠣粉:水份≤7.0%、蛋白≥42%、灰份≤3.30%、脂肪≤5.0%;無離子水:PH7.5-10、電導率≤50us/cm;中性蛋白酶酶活力130000u/g。
根據本發(fā)明所得產品牡蠣肽的分子量發(fā)布是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的,分子量分布圖如圖2所示,分子量分布表如圖3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天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天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1539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工業(yè)生產設備的智能監(jiān)控系統(tǒng)及方法
- 智能工業(yè)生產線的模塊化建模方法和裝置
- 工業(yè)生產設備能耗狀態(tài)診斷與節(jié)能評估方法及系統(tǒng)
- 一種基于關聯(lián)規(guī)則的工業(yè)生產數據分析方法及系統(tǒng)
- 一種工業(yè)生產過程的故障診斷與處理方法及系統(tǒng)
- 一種基于工業(yè)生產流程的用電模型仿真方法
- 工業(yè)生產數據管理系統(tǒng)和方法
- 一種基于多維矩陣外積數據庫構型的工業(yè)生產要素優(yōu)化方法
- 基于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工業(yè)生產原料智能管理系統(tǒng)
- 一種基于用戶驅動的異構工業(yè)數據智能分析系統(tǒ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