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刺五加茶及其制備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11619.7 | 申請日: | 2008-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8371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15 |
| 發明(設計)人: | 楊曉宇;李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曉宇 |
| 主分類號: | A23F3/34 | 分類號: | A23F3/34;A23F3/06;A23L1/29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威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崔紅梅 |
| 地址: | 110025遼寧省沈***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刺五加 及其 制備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天然植物及中藥材的飲品,一種刺五加茶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刺五加是五加屬五加科植物,為東北長白山地區特產中藥材之一,通常以其干燥的根及根莖入藥,漢代的《神農本草經》、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均有記述。1996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了其根及根莖、莖的質量標準。同時也列入中華茶詞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版),獲世界失眠大會成果獎,并載入2002年衛生部公布《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然而刺五加的葉子沒有很好利用。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刺五加葉中含有豐富的具有廣泛藥理活性的黃酮和皂苷類化合物,可以進一步加以開發利用。但是目前能夠生產刺五加茶的技術只有中國專利申請公開文獻:03127086.7,重點是“采用天然野生和人工種植刺五加的葉、柄,經選料炒制葉、炒制粉碎后的柄,經均勻混合后長期干品保存。”這種方法只是“將刺五加的葉、柄,用木盤盛裝,進行自然脫水,并用手炒鍋或機制鍋以120℃的溫度炒制十分鐘再降至100℃的溫度炒制40分鐘”。此種制茶方式缺點有:鮮葉不分新老,不重視所含營養的保有,葉柄(即茶梗)入茶,更是茶品的大忌,而且做出茶葉的色、香、味、形等特點不能顯現,炒制時間過長,茶湯色澤黑重,口感澀滯,條索蓬松,不能達到卷轉成條,體積縮小,身骨加重,不利于包裝與飲用的普及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刺五加茶及其制備工藝,以刺五加鮮葉為原料,用制茶設備及方法精制成多種品質的茶品或保健飲品。
一種刺五加茶,由刺五加鮮葉制成,其特征在于茶品包括緊茶的茶磚、茶餅及條索形、卷曲形散茶類、袋茶類的抹茶、粉茶及袋泡茶、窨香花茶;其中抹茶粒徑3微米,粉茶粒徑180至75微米。
刺五加茶制備工藝,以刺五加鮮葉為原料,采用制茶設備,其特征在于工序為:刺五加鮮葉殺青-揉捻-干燥-成型-分級-包裝;殺青:包括蒸汽蒸青、烘、炒、微波、熱風方法將鮮葉殺青,按不同工藝方法,蒸青殺青溫度在100~120℃、烘、炒殺青溫度在130~180℃;殺青后葉料含水率低于75%;葉料殺青后進入揉捻工序:經三個時間段的作業,粗揉葉含水率低于50%、中揉葉含水率低于30%、精揉葉含水率低于12%;干燥:包括蒸汽、烘干、炒干,干燥時間35~45min,葉片含水量由揉捻段的12%左右降至4~5%;成品茶含水率5%;成型:分別制成緊茶的茶磚、茶餅及條索形、卷曲形散茶、袋茶的抹茶、粉茶及袋泡茶,并可制成窨香花茶;經分級、質檢、滅菌、按不同規格包裝。
本發明刺五加茶的品質特點是香清、味醇及三綠(即干茶色澤綠、湯色綠、葉底綠),保留了刺五加真色、真香、真味的天然風味,可視其為茶中新一族或為保健飲料中的多樣茶。制備工藝結合傳統制茶技術與新設備,以保持葉料中天然有益物質為原則,準確控制各工序技術標準,將沒有入藥的葉子精制出茶的特色。比如工藝中蒸青就是利用蒸汽量來破壞鮮葉中酶活性,保留了較多的葉綠素,蛋白質,氨基酸,芳香物質等固有內含物,形成干茶色澤有“三綠”品質特征,還可采用鍋炒殺青法添加鮮爽氣。又如揉捻工序要經三個時間段的作業,逐漸降葉料水分。成型工序更是體現刺五加茶的精制品質。
附圖說明
圖1為刺五加茶制備工藝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刺五加茶的制備工藝
刺五加鮮葉以采摘長度:大中葉3.5~7cm,小葉2~3.5cm為佳。采摘必須精細,大小均勻一致,不采雨水葉、病蟲葉、紫色葉、露水葉,必須晾干。采摘時最好用竹簍裝盛,禁止用各種使用過的袋裝,以防鮮葉紅變和悶熱。進廠后抖松攤放,厚度不超過10cm,攤放時間單葉不少于6-8小時,芽葉不少于5-6小時,鮮葉青氣散失、香氣透發就可以進行炒制,攤放場地必須符合有機食品標準。
加工前必須了解鮮葉含水量多少,區別對待,分批加工。一般初夏刺五加鮮葉含水量約75-80%左右,仲夏及初秋鮮葉含水量為75%-65%左右,少雨時含水量只有60%左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曉宇,未經楊曉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1161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