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成形性改性劑及使用該改性劑的聚丙烯系樹脂組合物有效
| 申請號: | 200780010356.1 | 申請日: | 2007-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0534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08 |
| 發明(設計)人: | 殘華幸仁;料所祐二;清水健;下鵜瀨正史;水上茂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聚丙烯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8L53/00 | 分類號: | C08L53/00;C08K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劉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成形 改性 使用 聚丙烯 樹脂 組合 | ||
1.一種成形性改性劑,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A)成分及(B)成分:
(A)成分:含有80~98重量%的結晶性丙烯均聚物部分(A1)和2~20重量%的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部分(A2)、滿足下述(a-1)~(a-4)必要條件的丙烯系嵌段共聚物:
(a-1)結晶性丙烯均聚物部分(A1)的熔體流動速率為300g/10分鐘以上,其中所述熔體流動速率是依照JIS?K7210,在溫度230℃,加載21.18N的條件下測定的值;
(a-2)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部分(A2)的乙烯含量為10~70重量%;
(a-3)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部分(A2)的特性粘度[η]copoly為6.5dl/g以上;以及
(a-4)丙烯系嵌段共聚物(A)的整體熔體流動速率(MFRA)為40g/10分鐘以上;
(B)成分:含有20~79重量%的結晶性丙烯均聚物部分(B1)和21~80重量%的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部分(B2)、滿足下述(b-1)~(b-4)必要條件的丙烯系嵌段共聚物:
(b-1)結晶性丙烯均聚物部分(B1)的熔體流動速率為20g/10分鐘以上,其中所述熔體流動速率是依照JIS?K7210,在溫度230℃,加載21.18N的條件下測定的值;
(b-2)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部分(B2)的乙烯含量為20~70重量%;
(b-3)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部分(B2)的特性粘度[η]copoly為2.5~9.0dl/g;以及
(b-4)丙烯系嵌段共聚物(B)的整體熔體流動速率(MFRB)為0.1~50g/10分鐘。
2.如權利要求1記載的成形性改性劑,其特征在于,(A)成分與(B)成分的重量比率為19/1~1/19。
3.如權利要求1或2記載的成形性改性劑,其特征在于,(A)成分的熔體流動速率(MFRA)與(B)成分的熔體流動速率(MFRB)的比值超過1。
4.一種聚丙烯系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樹脂組合物含有權利要求1~3任何一項所記載的成形性改性劑2~30重量份及聚丙烯系樹脂被改性材料100重量份。
5.如權利要求4所記載的聚丙烯系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丙烯系樹脂被改性材料是(C)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
6.如權利要求4所記載的聚丙烯系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丙烯系樹脂被改性材料是含有:
(C)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65~99重量%;以及
(D)無機填料1~35重量%的聚丙烯樹脂組合物。
7.如權利要求4所記載的聚丙烯系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樹脂被改性材料是含有:
(C)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65~99重量%;以及
(E)乙烯系彈性體或苯乙烯系彈性體1~35重量%的聚丙烯樹脂組合物。
8.如權利要求4所記載的聚丙烯系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丙烯系樹脂被改性材料是含有:
(C)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40~98重量%,它用鄰二氯苯抽提出的橡膠含量在15重量%以上;
(D)無機填料1~40重量%;以及
(E)乙烯系彈性體或苯乙烯系彈性體1~20重量%的聚丙烯樹脂組合物。
9.如權利要求4~8任何一項所記載的聚丙烯系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成形性改性劑與聚丙烯系樹脂被改性材料混合完時的MFR、彎曲彈性模量、-30℃下的IZOD沖擊強度的變化率不到±25%。
10.如權利要求4~8任何一項所記載的聚丙烯系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丙烯系樹脂組合物的MFR為10g/10分鐘以上,-30℃下的IZOD沖擊強度為3kg/cm2以上。
11.如權利要求9所記載的聚丙烯系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丙烯系樹脂組合物的MFR為10g/10分鐘以上,-30℃下的IZOD沖擊強度為3kg/cm2以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聚丙烯株式會社,未經日本聚丙烯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8001035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