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調試飛機舵機電磁閥的工裝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306058.4 | 申請日: | 2007-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07390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7 |
| 發明(設計)人: | 荊鵬;白邢軍;張新勝;杜重武;段西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工業第六一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R31/327 | 分類號: | G01R31/327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 代理人: | 梁瑞林 |
| 地址: | 710065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調試 飛機 舵機 電磁閥 工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飛機附件調試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調試飛機舵機電磁閥的工裝。
背景技術
電磁閥是舵機主要部件之一,它由線包組件7和端頭8組成。舵機裝配后需要對其所有性能指標進行測試并對其中不合格的指標進行調試,電磁閥本身性能決定了舵機若干項整體性能指標,如接通電壓、斷開電壓、內漏、接通時間、斷開時間等。目前的作法是:將電磁閥裝入舵機后再進行性能測試,需對舵機安裝固定并接入油路、電路后進行性能測試,如果性能不合格,需對電磁閥進行修磨時,必須從舵機上拆下電磁閥,操作復雜,時間長,效率低;還容易拉斷或者碰傷接線。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無須將電磁閥裝入舵機即可進行性能測試的用于調試飛機舵機電磁閥的工裝,以簡化測試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零件損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調試飛機舵機電磁閥的工裝,其特征在于,它由底座1、殼體2、螺蓋3、進油接嘴4、控制接嘴5和回油接嘴6組成,底座1和殼體2的下端面通過螺釘連接,殼體2為帶有軸向臺階形盲孔的圓柱體,盲孔開口于殼體2的上端面,盲孔的上段直徑大,該段孔與被調試電磁閥的線包組件7間隙配合,在盲孔上段的側壁上有一個貫通的穿線孔,該穿線孔的位置與電磁閥線包組件7的引出線位置對應;盲孔的下段直徑小,該段孔與被調試電磁閥的端頭8間隙配合,盲孔下段的長度與被調試電磁閥的端頭8的軸向長度相等;盲孔的開口端有內螺紋,螺蓋3與上述盲孔開口端的內螺紋嚙合;在殼體2的外圓柱面上有三個削平的接嘴安裝平面,進油接嘴4、控制接嘴5和回油接嘴6分別安裝在上述三個安裝平面上,在進油接嘴4、控制接嘴5和回油接嘴6與各自的安裝平面之間有密封圈;進油接嘴4通過殼體2上的進油內通路與盲孔的下段連通,該進油內通路的端口位置與電磁閥端頭8上進油環槽的位置對應;控制接嘴5通過殼體2上的控制內通路與盲孔的下段連通,該控制內通路的端口位置與電磁閥端頭8上控制環槽的位置對應;回油接嘴6通過殼體2上的回油內通路與盲孔的下段連通,該回油內通路的端口位置與電磁閥端頭8上回油環槽的位置對應。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無須將電磁閥裝入舵機即可進行性能測試,大大簡化了測試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避免了零件損傷。試驗證明,測試工作效率提高2倍以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它是圖2的K-K剖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參見圖1、2,本實用新型用于調試飛機舵機電磁閥的工裝,其特征在于,它由底座1、殼體2、螺蓋3、進油接嘴4、控制接嘴5和回油接嘴6組成,底座1和殼體2的下端面通過螺釘連接,殼體2為帶有軸向臺階形盲孔的圓柱體,盲孔開口于殼體2的上端面,盲孔的上段直徑大,該段孔與被調試電磁閥的線包組件7間隙配合,在盲孔上段的側壁上有一個貫通的穿線孔,該穿線孔的位置與電磁閥線包組件7的引出線位置對應;盲孔的下段直徑小,該段孔與被調試電磁閥的端頭8間隙配合,盲孔下段的長度與被調試電磁閥的端頭8的軸向長度相等;盲孔的開口端有內螺紋,螺蓋3與上述盲孔開口端的內螺紋嚙合;在殼體2的外圓柱面上有三個削平的接嘴安裝平面,進油接嘴4、控制接嘴5和回油接嘴6分別安裝在上述三個安裝平面上,在進油接嘴4、控制接嘴5和回油接嘴6與各自的安裝平面之間有密封圈;進油接嘴4通過殼體2上的進油內通路與盲孔的下段連通,該進油內通路的端口位置與電磁閥端頭8上進油環槽的位置對應;控制接嘴5通過殼體2上的控制內通路與盲孔的下段連通,該控制內通路的端口位置與電磁閥端頭8上控制環槽的位置對應;回油接嘴6通過殼體2上的回油內通路與盲孔的下段連通,該回油內通路的端口位置與電磁閥端頭8上回油環槽的位置對應。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先將工裝底座用螺栓固定在試驗臺上,工裝進油嘴和試驗臺的進油路相連,回油嘴和試驗臺的回油路相連并且在回油路上裝有流量計及二次儀表,控制油嘴接入壓力表,調試時先把端頭8裝在殼體2盲孔下段,再裝入電磁閥線包組件7并從殼體2側面通孔中引出電磁閥線包接線,隨后在殼體2盲孔上端擰入螺蓋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工業第六一八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空工業第六一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30605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滴灌帶穿孔質量缺陷自動識別裝置
- 下一篇:舞臺燈燈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