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彎梁式摩托車車架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26576.8 | 申請日: | 2007-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8679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16 |
| 發明(設計)人: | 闕為剛;鄧勇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宗申技術開發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K11/02 | 分類號: | B62K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劉芳 |
| 地址: | 400039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彎梁式 摩托車 車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摩托車車架,特別是一種具有封閉、前突、彎梁、搖籃式框架結構的彎梁式摩托車車架。
背景技術
目前,摩托車作為一種經濟實惠的輕便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在用戶使用摩托車的同時,越來越多的用戶希望摩托車具有一定的重載能力和防碰撞能力,進一步發揮其使用效率。
目前傳統的彎梁式摩托車車架的主梁管直接連在車架立管的后端,且是單梁結構,主梁呈大圓弧彎曲斜放著安裝,從而導致車架整體的剛度和強度較差,既不能滿足摩托車的重載要求,載貨空間小,也沒有相應的防撞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彎梁式摩托車車架,有效解決現有摩托車車架載貨空間小、沒有防撞結構且整體剛度和強度較差等技術缺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彎梁式摩托車車架,包括相互連接的主梁、搖籃和尾架,所述主梁包括二個對稱設置形成雙梁結構的左車架管和右車架管,所述左車架管和右車架管的前端延伸到車架立管的前部,并連接成前突的載貨前架。
進一步地,所述左車架管和右車架管的前端通過車架管前接頭連接。
所述左車架管的后端與尾架固接,所述右車架管的后端與尾架固接,連接成主梁的閉合狀雙梁結構。所述搖籃位于所述主梁的下方,包括二個對稱設置的左下邊管和右下邊管,左下邊管和右下邊管分別通過前下橫管和中下橫管連接,連接成搖籃的閉合狀框架結構。所述尾架位于所述主梁的后方,包括閉合狀的車架尾管,所述車架尾管的前端分別與左車架管的后端和右車架管的后端連接。所述左下邊管通過左前撐管與左車架管連接,所述右下邊管通過右前撐管與右車架管連接,連接成主梁和搖籃的封閉狀立體珩架結構。所述車架尾管中部的左側通過左后撐管與左下邊管連接,車架尾管中部的右側通過右后撐管與右下邊管連接,連接成封閉狀整體車架。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主梁為中部向下凹陷的彎梁。進一步地,所述主梁凹陷的底部為平直段。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彎梁式摩托車車架,主梁的左車架管和右車架管通過前端延伸到車架立管的前部,并在車架立管的前部固接形成閉合狀前突的載貨前架,后端與尾架固接,使主梁形成閉合狀的雙梁結構,因此主梁的剛度和強度高,且載貨前架所形成的空間可以用于載貨,提高本實用新型的載貨空間,載貨前架所形成的前突同時可以作為防撞結構,提高本實用新型的防碰撞能力。搖籃的左下邊管和右下邊管通過閉合狀的框架結構與主梁連接,使主梁和搖籃形成封閉狀的立體珩架結構,因此本實用新型車架具有極好的剛度和強度。尾架的車架尾管通過分別與主梁和搖籃連接,進一步加強了本實用新型車架的剛度和強度。
本實用新型主梁采用前端和后端高而中部凹陷的彎梁式構型,使車架整體形成彎梁封閉式框架,與現有技術騎式摩托車相比,駕駛員在上車、下車時,腿可直接從該空缺空間跨過,身體的動作幅度小,上車、下車非常方便,不會由于摩托車尾部載有貨物而影響駕駛員的上車、下車。
本實用新型采用封閉、前突、彎梁、搖籃式框架結構,構成車架各主要受力部件之間相互連接成封閉形狀,增加了框架整體的剛度和強度,不僅最大限度地滿足摩托車的重載要求,而且載貨前架所形成的空間可以用于載貨,提高本實用新型的載貨空間,載貨前架所形成的前突可以作為防撞結構,提高本實用新型的防碰撞能力。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彎梁式摩托車車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彎梁式摩托車車架的側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主梁;????????20-搖籃;????????30-尾架;
11-左車架管;????12-右車架管;????21-左下邊管;
22-右下邊管;????25-前下橫管;????26-中下橫管;
23-左前撐管;????24-右前撐管;????31-車架尾管;
32-后橫梁;??????33-左后撐管;????34-右后撐管;
40-車架立管;????41-左加強立管;??42-右加強立管;
43-車架管前接頭;44-載貨前架。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宗申技術開發研究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宗申技術開發研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2657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小范圍人工降雨的裝置
- 下一篇:升空閃燈式氣球





